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词话精读》第十二章(3)

(2022-04-09 11:06:33)
|5|
    王国维以“弦上黄莺语”来评韦庄的词,这里仍用叶嘉莹的解释:“韦词风格之特色确实乃在于诚挚真率、出语自然,恰如弦上琴音之于枝上莺啼的自然真切。”
    韦庄词确实自然真切,只是王国维未必这么认为。王国维对于唐、五代词人,推崇李煜、冯延巳,贬低韦庄、温庭筠,所以在他的眼里,“弦上黄莺语”并非真正的黄莺语,不过是琴弦的模仿而已,断不会“自然真切”。
    韦庄是自晚唐入于五代的人物,字端己,京兆杜陵人。这个杜陵,也就是前述温庭筠《商山早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的那个杜陵,也是李商隐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所在的那个乐游原。这里是长安附近的胜地,秦代置杜县,汉宣帝在此筑陵,因此改称杜陵。家在杜陵,毗邻长安,对于读书人而言实在有近水楼台之便。
    韦庄少年失怙,家境贫寒,科举考试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幸而韦庄天资过人,又因为地利之便而省去了赶考的旅费。韦庄的科举之途并不顺遂,尤其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应举的时候,恰逢黄巢叛军攻陷长安,天翻地覆的剧变浪潮裹挟着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使他仓促间看尽一出出人间惨剧。
    这段经历促使韦庄写成了乐府长诗《秦妇吟》,借一名长安逃难女子之口,道出那一场家国之变中种种骇人的细节。“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是其中最为盛传的两句,怕不是因为这两句最惊悚,而是因为诗中还有太多如“朝餐一味人肝脍”以及“黄巢机上刲人肉”的描写血腥到令人不敢面对的地步。
    在黄巢之乱平息之后,《秦妇吟》成为风靡一时的“伤痕文学”,韦庄也因此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唐昭宗乾宁元年(894),韦庄终于进士及第,授职校书郎。当时中央政府日薄西山,封疆大吏各自割据一方,机缘巧合,韦庄受到蜀地王建的赏识。后来王建创建蜀国(史称前蜀),定都成都,以韦庄为相,典章制度悉出其手。
    韦庄仰慕杜甫,来到成都之后,寻到杜甫当年浣花溪畔的草堂遗址。那时的草堂既没有成为景区,亦不曾被保护为文化遗产,只剩下杂草丛中的几块砥石了。韦庄于是重建草堂,从此在那里过起了秤薪而爨、数米而炊的极简生活,与宰相身份极不相称,为此还很受人们的非议。
    韦庄擅填词,有《浣花词》五十四首。虽然时代风气所致,韦庄的词也似温庭筠词一般有闺阁韵致,宜于歌宴酒席的传唱,但也很有一些言辞质朴、隐隐有九曲回肠的佳作。“弦上黄莺语”一语所出的《菩萨蛮》正是这样一首作品: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是一场深情款款的话别,似是夫妻相守的最后一个夜晚:她在灯下为他弹响琵琶,而他不得不和她挥泪道别;她劝他早些还家,她说她会一直在家里等他。
    常州词派名家谭献对这首词有一句极精当的评语,说它如同词坛的《古诗十九首》,读者应当以读《古诗十九首》的心眼读之(《复堂词话》)。《古诗十九首》是汉魏年间的古体五言诗,那是五言诗刚刚发轫的时代,所以丝毫不事雕琢,甚至有一点笨拙,却别有一番璞玉浑金的味道,而六朝隋唐以后的五言诗再也学不出这种味道。
    韦庄的《菩萨蛮》比之《古诗十九首》毕竟雕琢、工整太多,但字里行间真的很有《古诗十九首》的真挚和朴实感,确实称得上自然真切。陈廷焯也准确把握到韦庄词的这个特点,说填词发展到韦庄这里,“语渐疏,情意却深厚”(《词则》)。
    韦庄的《菩萨蛮》一组五首,层层推进,愈读下去便愈陷入那一往无前的深情里去。这已经完全不复是歌女的词,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词,记录心底最深处的伤感。最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组词总令人感觉有超越男女相思之外的含义,仿佛真如《离骚》一般以美人香草喻托政局与身世。虽然说诗无达诂,文无达诠,但韦庄以一番情深深、雨蒙蒙的柔声细语传达给我们阔大而沉郁的想象,总也算是难能可贵了。这一组词,待第十四章再做更加深入的解说,接下来我们又该领略冯延巳的词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