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是,猝死也有鄙视链(转)

最近又有医生同行不幸去世了,每到这个时候,就有很多公众号发文。
其实,医生猝死的新闻我是不爱看的,也很少点开。
一是,各行各业都有猝死的,这种新闻只会在自己职业里的小圈子流传,目的是为了申诉,申诉自己的辛苦,但有多大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二是,这种新闻看了没有意义,说是感同身受,但人类很少共情,尤其是对类似的新闻麻木之后。
但经常看到这种推送,我把某公众号所有的关于医生猝死的推文总结了一下,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
那就是连猝死都有鄙视链。
鄙视链第一层——牛逼class级。
假如你很牛逼,拿了很多title,什么优青、杰青之类的,或者拿了很多基金、发了论文,你猝死了,他们会这么写——
https://i.guancha.cn/bbs/2022/03/27/20220327120554927.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或者这么写(注意哦,题目一样,内容不是一个人哦),
https://i.guancha.cn/bbs/2022/03/27/20220327120556228.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也可以这么写(又换了个题目,内容还不是一个人哦),
https://i.guancha.cn/bbs/2022/03/27/20220327120556241.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https://i.guancha.cn/bbs/2022/03/27/20220327120556312.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是是是,SCI,论文,基金,国家级奖项都是浮云。
为什么这么写呢?
因为大部分医生都不是海归,当不上博导,拿不到国自然,很少发SCI。这些没论文没基金的人看了会很安慰,心里会想这论文基金奖有啥用啊这?天天那么拼,人没了啥都没了。
看了公众号推送,算了,还是刷手机吧,论文不写了,基金不申了,职称不升了。
那你可就上当了。
鄙视链第二层——博士级。
假如你没论文基金奖,但你好歹是个博士,你猝死了,公众号会这么写。
https://i.guancha.cn/bbs/2022/03/27/20220327120555617.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没博士学位的人看了很安慰,有博士学位有啥用啊,猝死了啥都没有。
是是是,也不去申请博士了,也不在职了。
那你可就上当了。
鄙视链第三层——年轻人级。
假如你又不是博士,又没论文基金奖,但你不到50岁,你猝死了,公众号会这么写。
https://i.guancha.cn/bbs/2022/03/27/20220327120557971.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年轻的人看了很触动,我这么拼干嘛,年纪轻轻人没了。
那你可就上当了。
所以,看出来规律了么。
一个医生没了,先看看他的title,职称,论文,基金,奖项。
再看看他有没有博士学位。
再看看他年轻不年轻。
有了这些信息,根据“猝死公式”,你就可以写出一篇“猝死”推文了。
震惊/悲痛/突发!一名年仅XX岁(适用于<50岁人群)医学博士(适用于博士)主任/副主任(适用于高级职称)优青/杰青(适用于有title的)猝死,基金/论文/国家奖全成浮云(适用于有论文基金奖的)
题图要选带蜡烛的哦。
https://i.guancha.cn/bbs/2022/03/27/20220327120555499.png?imageView2/2/w/500/format/png
什么?你问我要是一个年龄大的没论文没职称的没博士学位的医生猝死了会怎么写?
抱歉,写都不写。
你就是猝死鄙视链的最后一层——无人知晓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努力的原因,至少要给这个世界留一点痕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