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凯风》何以不怨?

(2022-03-27 07:00:58)
原文
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公孙丑说:“《凯风》这首诗为什么不忧怨呢?”孟子说:“《凯风》这首诗,是因为父母过错较小,《小弁》这首诗,是因为父母过错较大。亲人的过错较大而不怨恨,是更加疏远关系。亲人的过错较小而怨恨,是不可激怒的。更加疏远,是不孝顺;激怒了,也是不孝顺。孔子说:‘舜是非常孝顺的人,五十岁了还爱慕父母。”“矶,感激也。”本义为大石激水,水冲击岩石。引申为激怒、触犯之意。
华杉详解
《凯风》,是《诗经·国风·邶风》中的一首。《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这是赞美孝子的诗。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
邶国存在时间很短,管蔡之乱后就被取消了封号,划归卫国。卫国风气,从上到下都比较开放。《凯风》诗里的这位母亲,生了七个儿子,但还是不能安分在家,总有情郎在外,所以儿子们写了这首诗,讽谏母亲。全诗通篇都是“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等等慰母而自责之词。所以公孙丑说《凯风》无怨。
矶,是水冲击岩石,这里引申为激怒、触犯。
公孙丑问:“如果父母有过错,怨恨是亲亲。《小弁》之怨,是得不到父亲的爱。那《凯风》一诗中,得不到母亲的爱,为什么他一点怨言也没有呢?”
孟子说:“这不是一回事,亲亲之情是一样的,但父母的过错有大小不同。《小弁》诗中,父亲犯的是祸及国家宗室的大错,实际上,后来周幽王和伯服都被犬戎所杀。而《凯风》诗中呢,母亲失节,这是小错,是家庭小事罢了。如果父母犯了大错,我漠然无动于衷,没有一点怨言,好像跟我没关系似的,那就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了。而如果父母犯一点小错,我就愤愤不平,抵触呼号,那是激怒自己,激化矛盾,更是疏远了父母,是一种不孝。
“所以《小弁》之怨,《凯风》之不怨,各有恰当。昔者孔子称赞舜说:‘舜真是天下之至孝,五十岁了还依恋父母。’父母兄弟都要杀他,他也不怨,而是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依然反求诸己,觉得自己不孝,让父亲不能爱自己,也最终感化了父母兄弟。”
读解
孝顺父母,是社会行为规范中的基本内容,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也是社会行为规范中的基本内容,以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就是本章的重点。父母过错较大而忧怨,这就是因为父母是自己的亲人,如果换个不认识的人犯了过错,怎么会去忧怨呢?如果父母过错较小而去忧怨,那就犯不着了。人谁不犯错误?父母有了小过错,改了就是,做儿女的一天到晚在忧怨、在诉说,还叫不叫人活下去?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迁怒”于别人的。晴了好几天,我们就会骂老天爷,天天都是这样明晃晃的太阳;好不容易下雨了,我们又会骂老天爷,下个雨,弄得道路泥泞,不好走路。学生学习不好,怪学生太笨或怪书本太差;饭没煮好,怪火不肯燃;事情出了错,犯错误的都是别人。所以《凯风》诗中父母过错较小而没有忧怨之情,这就是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最佳行为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