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一篇·告子章句上》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2022-03-26 07:32:49)不要对大错无动于衷,也不要对小错愤愤不平
原文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pán)》(弁(pán):快乐。),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公孙丑说:“高先生说:《小弁》,是小人写的诗。”孟子说:“怎么能这样说呢?”公孙丑说:“诗中多怨。”孟子说:“真是固执啊,高老先生这样解诗。假如有个人在此,越国人弯弓张箭射他,他自己可以谈笑风生地讲述这件事;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跟越国人关系疏远。如果是自己的兄长弯弓张箭而射人,那么自己就会落下眼泪来讲述这件事;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兄长是自己的亲戚。《小弁》诗中的忧怨,正是亲近亲人。亲近亲人,就是相互亲爱。真是固执啊,高老先生这样解诗。”)
华杉详解
高子,是齐国人,公孙丑听他讲诗。《小弁》是诗经小雅的一篇,写的是周幽王放逐太子宜臼。周幽王先娶申国之女,生宜臼,立为太子。后来得褒姒,极为宠爱,生子伯服,之后废申后及宜臼,立伯服为太子。公孙丑问孟子:“高老师说,《小弁》,是小人写的诗。”孟子问:“此话怎讲?”“因为他有怨恨之情。”孟子说:“高老先生讲诗也太机械了。说《小弁》有怨恨是对的,说《小弁》的怨恨是小人之怨就不对了。比如有一个人,越国人张弓搭箭射他,他可以笑着跟别人说这事,因为越国人跟他关系疏远。如果是他的哥哥张弓搭箭射他,他还能轻松地谈论吗?一定是伤心流泪地讲述这事。这没有别的原因,自己的哥哥要杀自己,伤心啊!《小弁》那诗中的情况,是父亲废了自己太子之位,并废了自己的母亲,这是家庭人伦大变。就国家政治而言,废长立幼,动摇国本,将有亡国之祸。西周本身也由此而亡。所以《小弁》中,宜臼之怨,是亲亲之情,至诚恻怛之念。亲亲之情,是仁心仁德,怎么能说是小人呢?这高老先生讲诗也太机械了。”
前一篇:文明与野蛮
后一篇:《古今谭概·谬误部第五》蔡伯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