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郁离子》祛蔽

(2022-03-25 14:43:50)
       瓠里子之艾,谓其大夫曰:“日君之左古代一车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两边的两匹叫“骖”。)病兽,人曰得生马之血以饮之可起也。君之圉人使求仆人之骖,仆难,未与也。”大夫曰:“杀马以活马,非人情也,夫何敢?”瓠里子曰:“仆亦窃有疑焉。虽然,亦既知君之心矣,愿因而有所请。(瓠里子到了艾地,对那里的大夫说:“往日国君的左服马病倒了,人们说用了活马的血喝了就可以治好。国君的圉人派人要杀我的骖马,我拒斥,没有给。”大夫说:“用杀马来救马,这不合乎人情,那怎么敢呢?”瓠里子说:“我私下里也感到疑惑了。即使如此,也已经了解国君的心了,想由此而有所告诫。)仆闻有国者必以农耕而兵战也,农与兵孰非君之民哉?故兵不足,则农无以为卫;农不足,则兵无以为食,兵之与农犹足与手,不可以独无也。今君之兵暴于农而君不禁,农与兵有讼,则农必古代崇右抑左,此引申为失败。),耕者困矣,是见手而不见足也。今君之圉人,见君之不可无服,而不见仆之不可无骖也。昔者陈胡公之元妃大姬好舞,于是宛邱之人皆拔其桑而植柳,仆窃为君畏之。”(我听说执掌国政的人须依靠农耕和兵战,农夫和兵士哪个不是国君的百姓呢?由于兵力不足,那么农夫就没有安全保障;农耕不足,那么士兵就没有粮食吃了。士兵和农夫相比就像脚和手一样,不可缺少一个。如今国君的士兵对农夫施暴行,而国君却不禁止,农夫和士兵发生诉讼案件,而农夫必定失败,耕田的人困窘了,这是只见手而不见脚啊。现在国君的圉人,只见国君不可没有左服马,却不见我不可没有骖马。从前陈胡公的元配夫人大姬喜欢舞蹈,于是宛邱一带的人们都拔了那里的桑树而植上了柳树,我内心担忧怕国君也会这样去做。”)
注释: 艾(ai):古地名。春秋吴艾邑,西汉置艾县。治所在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左传•哀公二十年》:“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弗听。出居于艾,遂适楚。”亦指年长;老。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王逸注:“艾,长也。” 圉(yu)人:《周礼》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亦以泛称养马的人。《周礼•夏官•圉人》:“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使圉人驾,寺人御而出。”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清•戴名世《北行日纪序》:“寝纔安,而圉人已趣之起矣。” 元妃:指国君或诸侯的嫡妻。《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杜预注:“言元妃,明始適夫人也。”《後汉书•皇后纪序》:“晋献升戎女为元妃。”《晋书•礼志中》:“前妻为元妃,后妇为继室。” 宛邱:即宛丘,地名。古宛丘地为春秋时陈都,秦置陈县,隋开皇初改称宛丘县,清为淮宁县,即今河南淮阳县。传县东南有宛丘,高二丈,但久已平没,不可考。《诗•陈风•宛丘》:“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即指此丘。毛传,即宛丘,春秋陈国都,今河南淮阳县。一说,四方高中央低为宛丘。
小议:
    重兵轻农,有手无足。治国之道在于均衡,考虑问题须要周全,不可偏颇。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倘若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必将捉襟见肘,弊端百出。此寓言有两点很值得我们玩味。其一是瓠里子说理的方法。瓠里子先设圈套,让艾邑长官同情骖马的遭遇,当艾邑长官说出“杀死一匹马去救治一匹马,这不合人情的事我怎么会做呢?”时,这位长官就进了圈套被瓠里子牵着鼻子走了。用艾邑长官的话作为自己说理的根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样,艾邑长官就被圈套束缚,难以辩驳瓠里子的批评了。其二,如果我们不局限于瓠里子对艾邑国政策的批评而作更深层的理解,那么我们就能由这种倾斜的“政策”看到一种观念在作祟。“杀死一匹马,救活一匹马”不是一种形而上学观念指导下的作祟么?对事物不作整体的全面的考虑,偏执一端,顾此失彼,就思维方法而言是片面的,就国策而言是失当的。正因为如此,瓠里子很替那位长官担忧, 这种担忧并不是多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