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园诗话》(206)“惊四筵”与“适独坐”

(2022-03-25 06:54:10)
卷六(一二) 【原书卷六·四六】
周德卿之言曰:“文章徒工于外者,可以惊四筵,不可以适独坐。”斯言也,余颇非之。文章非比阴德,不求人知。景星庆云,明珠美玉,谁不一见即知宝贵哉?吟蛩唧唧,呓语愔愔,彼虽自鸣得意,岂足传之不朽?得之虽苦,出之须甘;出人意外者,仍须在人意中:古名家皆然。况四座之惊,有知音,有不知音;独坐之适,有敝帚之享,有寸心之知:不可一概而论。(周德卿说:“文章只是追求外在的华丽,尽管可以惊艳四周,不可以独自为尊。”这话,我很有些非议。文章不同于人的德性,不要求别人知晓。景星庆云,明珠美玉,谁不一见就知道是宝贵的啊?蟋蟀唧唧,呓语愔愔,那样虽然自鸣得意,难道足够流传不休止?得到虽然辛苦,把它写出来必须是甜美的;出人意外的,仍须要在人的意想之中:古代的名家都是这样。况且四座之惊,有的是知音,有的不是知音;能够独享尊坐,有的是敝帚,有的是寸心的感知:不能一概而论。)

真老实人:
袁枚称:“周德卿之言曰:‘文章徒工于外者,可以惊四筵,不可以适独坐。’斯言也,余颇非之。”随后说了一通道理。我倒是觉得,袁枚的说法也未必正确。一是他没有好好领会周德卿此语。周说的是“文章徒工于外者”,言下之意,文章仅仅是辞章华丽,但没有思想内涵或情感流露,“可以惊四筵,不可以适独坐。”二是他将文章的传播教化功能过于强化了,而忽略了文章的记录与慰藉功能。有些文章的确如“阴德”一般,作者创作的目的只求悦己慰心,不为教化他人,“吟蛩唧唧,呓语愔愔”,无论是敝帚自珍,还是寸心自知,自己喜欢就好,与他人无关。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文章徒工于外而拙于内者,不足以引发读者深度阅读。
朱庭珍筱园氏著《筱园诗话》金史文苑传录周德卿之书曰:“文章徒工于外者,可以惊四筵,不可以适独坐,以其中无我故也。”赵秋谷深佩此论,以为名言。因谓诗中有我,即非作者;必也诗中有我在焉,始可谓之真诗,无忝作家,乃足传世。其见诚卓。然近代诗人,又多误会其旨,反益流弊。夫所谓诗中有我者,不依傍前人门户,不摹仿前人形似,抒写性情,绝无成见,称心而言,自鸣其天。勿论大篇短章,皆乘兴而作,意尽则止。我有我之精神结构,我有我之意境寄托,我有我之气体面目,我有我之材力准绳,决不拾人牙慧,落寻常窠臼蹊径之中。任举一篇一联,皆我之诗,非前人所已言之诗,亦非时人意中所有之诗也。是为诗中有我,即退之所谓词必己出,陈言务去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