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纰漏·第三十四·谢据熏鼠》
(2022-03-15 10:42:51)谢虎子尝上屋熏鼠。胡儿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趁着他说话的时候。言次,言谈之间。),语胡儿曰:“世人以此谤中郎,亦言我共作此。”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太傅虚托引己之过,以相开悟,可谓德教。(谢据曾经上房熏老鼠。谢朗从来不知道父亲做过这件事,后来听人说傻子才会做这种事,就嘲笑这种人,时不时就说起,不止一次。谢安了解到谢朗并不知道父亲做过这种事,趁谈话中间,告诉谢朗说:“世俗之人老拿这件事情来毁谤你父亲,还说我也这样做过。”谢朗听了,后悔莫及,关在书房里一个月不出门。谢安虚说自己的过错来开导他,使他醒悟过来,这可以说是德教。)
【注释】谢虎子:虎子是谢据的小名,谢据是谢安的哥哥。胡儿:谢朗,是谢据的长子。中郎:指谢据。
【点评】
这也是无心之过,谢安的教育也很到位,估计谢朗事后回想起来,确实很糟心。
在教授学业知识,规范言行举止,培养良好品德的同时,魏晋时期人们还非常注重培养儿童的人格自尊。自尊心强的人,往往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和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懂得爱自己,长大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魏晋时期宽松和谐,兼容并包的世风使儿童能平等地与长辈或上级交流,而可以不顾长幼尊卑。在维护自身利益和尊严不被损害的同时,甚至可以对侵犯和伤害自己的人大胆还击,《世说新语·纰漏》中有:“谢虎子尝上屋熏鼠,胡儿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做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语胡儿曰:‘世人以此谤中郎,亦言我共作此。胡儿懊热,一月闭斋不出。”谢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跟着别人取笑父亲,谢安在教育他时,并未严厉驳斥,反而假说自己做过此事,想以己过掩盖谢朗之过。因此谢朗在改正错误的同时,自尊心也受到保护,没有觉得屈辱,同时发其深省,更好地改正错误。当时社会上大部分人能关注并保护儿童的人格自尊,使当时的儿童普遍具有“独立个性”。
前一篇:蔡磷坚还亡友财
后一篇:《笔记中的动物》一鸟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