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杉讲透《孟子》第七篇离娄章句上:规矩,方圆之至也

(2021-09-12 06:58:21)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想成为好君主,就要尽到做君主的道理;想成为好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道理。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用舜侍奉尧的态度来侍奉君主,就是不敬重他的君主;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就是残害他的百姓。)
华杉详解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是方圆的极致。要画一个圆,只有用圆规来画才能画得最圆;要画一个方形,只有用曲尺来画才能画得最方。你若不用圆规、曲尺,非要自己画,是不可能画得最方最圆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多数人都不信,都要搞一套“有自己的东西”。其实任何人事物,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善为天下公”“从善如流”,就是照着做。“善”从哪里来?主要是跟别人学。比如孔子最推崇舜:“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即使别人的话很浅显,他都会仔细听,想力图发现有利于自己的东西。迩言,浅近之言;常人之语)。”意思是,舜有大智慧,好学好问,能从别人浅近的语言中发现闪光点。孟子也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致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舜的伟大,在于他善于和别人相同,愿意抛弃自己的观点做法,跟从别人,乐意采取别人的方式方法来改进自己。从耕种、制陶、打鱼,到最后做天子,他无非都是跟别人学习。“与人为善”的本意不是对人好,而是善与人同。如果哪一天发现自己错了,别人才是对的,就马上舍己从人,跟人家一样做。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不要“与众不同”,要“善与人同”;不要“追求自我”,要“舍己从人”。这就是最大的善。
可是,孔孟就那么肯定,他们宣扬的尧舜之道是唯一的正确答案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就是他们找到的答案。我想,如果孔孟再活两千年,发现了新的答案,他们也一定会舍己从人、与人为善的。
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人伦的标准;尧,是为君的标准;舜,是为臣的标准。要做君主,尽君主之道,就照着尧那样去做;要做臣子,尽臣子之道,就照着舜怎么侍奉尧那样去做。不用舜侍奉尧的方法来侍奉君主,就是对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就是对百姓的残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身后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