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10章公孙丑章句上(2)廛而不征,法而不廛
(2021-05-17 05:32:49)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1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2,法而不廛3,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孟子说:“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那么天下的士子都会高兴,都愿意到这个朝廷来效力了;在市场,拨出房屋储藏货物,却不征税,如果滞销,依法收购,不让它长久积压,那么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愿意把货物存放在这个市场了;(1)俊杰:才能、德行出众者。(2)廛而不征:廛,音chán,指市中储藏、堆积货物的栈房,这里指用栈房储藏;征,征税。(3)法而不廛:依法收购,使不积压于廛。)关,讥4而不征,则天下之旅5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6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关卡,只稽查而不收税,那么天下的旅客都会高兴,愿意经过这里的道路了;对种田人实行井田制,只助耕公田,不再收税,那么天下的农夫都会高兴,愿意到这里的田野来耕种了;(4)讥:通“稽”,稽查,稽核。(5)旅:行旅,旅客。(6)助:上古九百亩为一井,状如囲,八家各有一百亩,中为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种制度叫“助”。)廛7,无夫里之布8,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9矣。(空宅空地,不征空置税,无业者也不派发劳役,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高兴,愿意到这里定居了。(7)廛:此处指民居。(8)夫里之布:即夫布、里布;布,币,钱。不能助耕公田,以钱相抵,就是“夫布”(古代赋税的一种。指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代替力役的人口税。);里布,即土地税。(9)氓:音méng,外来之民。)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10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11。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真正能够做到这五项,那么邻近国家的百姓都会举头仰望他就像仰望父母一样了。〔如果邻国之君要率领人民来攻打他,便好比〕率领儿女去攻打他们的父母,从人类诞生以来,这种事没有能够成功的。真能这样,便会天下无敌。天下无敌的人叫作‘天吏’。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10)仰:仰望,引申为爱戴、依赖。(11)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有的本子作“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自”后多出一“有”字。逢彬按,此处不应添加“有”字。因为,一是从赵岐《注》看无“有”字。二是从当时语言中“自~以来”句看,~为体词性结构者是常态,~为谓词性的是特例;而“生民”是体词性的,“有生民”则是谓词性的。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天吏:奉天命治民的人
。 赵岐注:“天吏者,天使之也。为政当为天所使,诛伐无道,故谓之天吏也。” 唐 皮日休
《手箴》:“身高道端,毫直国史。敬之戒之,俟为天吏。” 宋陈师道 《理究》:“贤而在下,谓之天民;贤而在上,谓之天吏。
孟子所谓天之降大任者也。”
解读
从《孟子》一书的开始,孟子谈政治,就要和经济联系在一起。本章在孟子提出的五项措施中,有四项是经济问题。人民过不上安定的生活,政治怎么能搞好呢?这就是儒家的“养而后教”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孟子五项措施的提出,正是针对当时的政治弊端的。我们通过本章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在朝廷上,贤人不受尊重,能人得不到重用;市场上,商人受限制、盘剥,关卡林立,乱收关税;农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负担更重,“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梁惠王章句上》);一般百姓也要缴纳雇役钱和地税。如果孟子的主张得以施行,本国百姓不用说,邻国百姓也要“仰之如父母”。
可是当时为什么没有国家实行呢?原因就在于,统治者为了扩充国力和满足自己享乐的需要,要想方设法聚敛钱财。有一次,鲁哀公问有若:“国家的收入不够开销怎么办?”有若说:“那就实行十分抽一的税法吧。”哀公说:“十分抽二我还不够用,怎么能实行十分抽一呢?”(《论语·颜渊》第九章)哀公的话说出了各国诸侯的心声,从中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百姓负担之重。
“天吏”说解:
所谓“天吏”,是能尊奉天道的君臣,他们所担负的使命便是仁民爱物。仁民爱物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标语,而是要通过具体措施显现出来。
首先,要使天下的士子高兴地到本国的朝廷来,需要做的是,尊重贤德的人而任用有能力的人,使才德出众的人各得其位。士子所期望的是得以行道义,君主惟有尊贤使能,才能使士子充分发挥作用;才德出众的人所期望的是充分施展其才能,君主惟有使之各得其位,才能使之甘心情愿地尽心尽力做事。
其次,要使从商之人高兴地到本国的集市上来做生意,需要做的是对集市的管理措施得当。如果从商者众多,就采取“市廛而不征”的措施,即根据从商者在集市上所占用的地方大小、时间长短而征收赋税,不再征收其货物的赋税。如果从商者比较少,就采取“法而不廛”的做法,即根据官方制订的法规而征收所售货物的赋税,而不再对其所占用的地方征收赋税。这样,赋税轻,而且易于管理,使集市能够井井有条,从商者当然愿意到这里来做生意。其三,要使行走于各国之间的人们愿意从本国的道路上经过,需要做的是对关口的管理措施得当。设置关口的目的,不能是为了阻碍行人,也不是为了收取过路费用,而是为了防范异国异地的人当中有行为不轨者,以此避免扰乱国人。因为不是为了从中取利,所以不征收费用;因为要防止图谋不轨的人扰乱,所以要设关口随时检查过往行人。这样,国人的安全和行人的安全都可以得到保障,人们当然愿意从这里经过。其四,要使天下的农夫愿意到本国的田野少年宫来耕种,需要做的是使赋税合情合理。在实行井田制的时候,八家共同耕种一井,每家一百亩地为私田,中间的一百亩为公田。所谓“助”,是指八家共同耕种公田,将公田所收获的粮食全部上交给朝廷,而对私田不征收任何赋税。这种做法相当于缴纳九分之一的税,而且因为年成的丰歉而增减,没有固定的数量。当不实行井田制的时候,能够依据这个原则征收赋税,也可以有同样的效果。其关键在于赋税要尽可能轻一些,而且不能在丰年和歉年都一样征收,更不能丰年少收而歉年多收。
其五,要是天下的流动人口愿意到本国来定居,需要做的是管理措施得当。宅院旁边不种桑麻的人家,如果不从商,又不去从事某种职业,则是懒散之民,应当予以惩罚,使之交纳一条里弄的二十五家所应当交纳的布帛数量;不耕田种地,也不去从事某种职业,也是懒散之民,也应当予以惩罚,使之交纳一个家庭应当交纳的赋税,也就是一百亩地所应当交纳的赋税数量。这两种情况叫做“夫里之布”。但是,如果是来往从商的人,已经征收其所租赁或所购买的房地之税,就不能再征收“夫里之布”了。
后一篇:贾行家《潦草》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