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洪秀全少了哪根骨头?

(2021-03-09 11:03:07)
标签:

转载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连载34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王龙著,华文出版社出版,定价:35元,本月全国上市,敬请关注。

 下文为本书节选:

洪秀全少了哪根骨头?

王 龙

古往今来,多少功败垂成的悲剧英雄,令人扼腕长叹。在近代中国和日本,处于同一时代的洪秀全与西乡隆盛隆盛的成败得失,便如一曲悲歌,余音难尽。

而发人深省的是,他们都壮心填海,苦胆忧天,掀起惊天狂涛、几乎倒旋乾坤,但身前生后的毁誉荣辱,却有着天壤之别:在中国,对于洪秀全是“民族英雄”还是“邪教教主”,是“农民领袖”还是“封建暴君”,至今论争不休,莫衷一是;而在日本,西乡隆盛隆盛早已从“叛军首领”被提升到“国民偶像”的位置,受到全日本的推崇爱戴,正如戴季陶所说:“西乡隆盛隆盛失败了,然而他的人格,化成了日本民族最近五十年的绝对支配者。各种事业的进行,都靠着他的人格来推进。”检视两位悲情英雄的人生轨迹,颇值玩味。

洪秀全的事迹人们都耳熟能详,但说到西乡隆盛隆盛,并不是每位读者都很熟悉。西乡隆盛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十九世纪末领导推翻了维持两百多年之久的德川幕府旧政权,缔造新日本帝国。他同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一起被称为“维新三杰”。正当他功成名就、如日中天之时,却因不满新政府剥夺武士的特权而发动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向自己一手缔造的新政权宣战。历经 8个月激战,最后兵败城山,悲壮地剖腹自杀。

然而,一场原本进步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一场反动的西南战争,得到的评价越来越毁誉难分。人们对前者的是非争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一直沸沸扬扬,洪秀全的“先进性”也不断受到质疑。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西乡隆盛隆盛,却很快得到日本人的宽容与尊敬。西乡隆盛隆盛死后仅仅12年(1889年),明治政府就为他恢复了名誉,赦其“逆罪”,除其“贼名”,追赠其被剥夺的正三位官衔,还在东京的上野公园为其竖立了一座巍峨耸立的铜像,把他发动西南战争说成是不得已而为之。

历史有玄机,一切非偶然。洪秀全比西乡隆盛隆盛逊色的关键就在于“权力人格”。

洪秀全打着“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漂亮旗号,干的却是完全相反的一套。在嗜权如命、腐化享乐这一点上,这位起自草泽的农民领袖,甚至比很多腐化堕落、声名狼藉的封建帝王更加离谱。早在进军湖南长沙途中,他就迫不及待地下令制造玉玺,并让人称他为“万岁”。太平军刚刚攻占小城永安, 他不顾四方蜂拥而来的敌军,大建天王府,忙着制定一系列等级森严的规章制度。这位“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其自私狭隘、贪图享乐、无法无天的的一面令人叹为观止,瞠目结舌。而西乡隆盛隆盛身上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在他胸怀大局、淡泊名利。明治维新初期,由于地域成见,朝廷官员分成对立的两派,互相牵制,效率低下。西乡隆盛见此情景公然站出来,支持对手一派的木户孝允担任领袖“参议”。木户孝允谦虚地坚辞不就,他要西乡隆盛隆盛也担任参议,否则就辞职不干。众人好不容易才说服西乡隆盛,在两人共同筹划下,影响日本进程的废藩置县的大事件,终于顺利完成。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在于以西乡隆盛隆盛为中心的一班志士仁人能秉持高尚的人格,摒除私念,奋不顾身地为国尽忠。

一个影响历史的人物首先会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当时的社会。在新旧嬗递的时代里,没有坚强的人格力量的支撑,负重者是难以走远的。洪秀全理政无能,又驭众无方,他做事永远重于为人。他的手下未必没有明于英断之辈,然而被信念和信义感召而来的人并不多。洪秀全没有能力向这些人提供赖以维系的真正精神力量,在虚幻的“天国”梦想之下,他只能以利禄驱众。他滥封王爵之多之滥之乱,简直匪夷所思。到1864年6月天京陷落之前,太平天国“竟有二千七百多王”!他依靠这些利禄小人来办大事,岂有不败之理?

而西乡隆盛隆盛身上有着一种强烈的“情感魅力”。他代表的是一种标准的武士道理想人格,正好与洪秀全南辕北辙。他们都是领着一帮穷哥们起来造反,洪秀全一旦登上宝座,就与穷兄弟们渐行渐远,高高在上;而西乡隆盛隆盛对高官厚禄毫无兴趣,为了让穷哥们一起分享富贵,他宁愿放弃荣华富贵舍命相陪,起兵失败后从容自戕,无怨无悔。他看到流放罪人没粮吃,便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粮食让给他们吃,结果自己都断顿了;他将自己的俸禄用于抚恤武士家属,创办“私学校”,以“尊王悯民”为校训,传授经史;行军作战,他坚持与战士们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如此一来,西乡隆盛的凝聚力可以想见。兵败身死的最后关头,西乡隆盛的部属都抱定必死之心,心甘情愿追随西乡隆盛赴死。当夜,他们对酒高歌,举宴诀别。“勇将猛士痛饮淋漓,复不知有死生之事。”

淮桔北枳。西乡隆盛时代的日本,欧美文化中的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近代文明观念生根开花。西乡隆盛隆盛本来是一位无私的政治家,他一生非常反对“利己主义”,在中下层人民的心目中形象尤其崇高。尽管他失败了,但后世的人们依然把他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象征加以推崇膜拜。而洪秀全接受的传统教育及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文化土壤,决定了他的骨子里不可能产生西方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他参加科举的目的就是就是出人头地,这一目的一旦达到,他昔日严重压抑扭曲的心理瞬间得到释放、张扬,就象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突然扑到香气四溢的面包上,恨不能一夜享尽人间所有荣华富贵。

(节选自《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王龙著,定价35元,华文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