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第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2021-02-22 06:00:58)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注释】
【华杉笔记】
这是关于孝的四条问对的第一条。孟懿子问孝。孟懿子,鲁国大夫,三家之一,孟孙氏宗主。他父亲临终时,要他以孔子为老师。他问孔子什么是孝。
子曰:“无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逆。
孟懿子没答话,可能没听懂,总之这对话就结束了。
孔子这回答,本来是专针对他的,他不答话,孔子后面一肚子话就没法倒出来了。所以他要找别的地方倒,才能把这话流传出去,留传下来。
樊迟御,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就跟樊迟聊天。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孟孙氏问孝于我,我跟他说,孝就是不要违逆。
樊迟曰:“何谓也?”
樊迟答话了:“先生此话怎么讲呢?”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的时候,事之以礼。父母去世的时候,葬之以礼。每年的祭祀,也不违背礼节,这就是孝。
孔子这里,主要是指葬礼、祭礼,你若太简略,是不孝。若太过分,则陷父母于不忠不义,也是不孝。因为当时三家的葬礼祭礼,都经常僭越,有时用鲁公之礼,有时甚至用天子之礼。这就是不孝,也是乱政,鲁国之乱也由此而起。
这个在今天还有现实版,比如在大连建华表。华表是天子之物,只能天安门有,不能别的地方有。那时就埋下后面的事了。所以在《为政篇》讲礼制,这是他的道理。
【学习笔记1】
前一篇:鲜卑拓跋氏为何能统治北方百余年?
后一篇:张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