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第三:子谓《韶》《武》
(2021-02-16 07:57:02)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韶》:相传是舜时的乐曲名。美:指乐曲的声音美。善:指乐曲的内容美。《武》:相传是周武王时的乐曲名。杨伯峻:美,可能指声音言,善可能指内容言。舜的天子之位是由尧“禅让”而来,故孔子认为“尽善”。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由讨伐商纣而来,尽管是正义战,依孔子意,却认为“未尽善”。
【华杉笔记】
孔子评论音乐。韶,是舜的乐。武,是周武王的乐。孔子说,舜的音乐尽善尽美,周武王的乐,尽美,但是不能尽善。
美,是声容之盛,那音乐、舞蹈,都太美了;善,是价值观,于声容之美,再到那人性至善的去处。
歌功颂德。尽美是指歌,是艺术形式;尽善是指德,是思想价值。
为什么舜的音乐尽善尽美,周武王也是一代圣君,他却只能尽美,未能尽善呢?张居正注解说,舜的舞乐叫《大韶》,舜是生知安行的圣人,雍容揖逊而有天下,他心和气和,而天地也以和应之,他的舞乐,格神人,舞鸟兽,平和安详,其妙不可形容。周武王之乐呢,叫《大武》,他虽然也是反身修德的圣人,救人民于水火,但他是征伐杀戮而得天下,其舞乐之中,未免有赴汤蹈火,杀伐之气,敌人也是人,人杀人,歌颂起来,怎么也不能说是尽善。
孔子这一论,让我们看到他的仁爱思想。
这让我们想起前面说过李世民的舞乐——秦王破阵乐——武功高强的人,难免自恋自己的武功,所以李世民已经拥有天下,四海安宁,他却要在朝堂之上,不断做沙场之舞,我们也要用孔子论管仲的话说李世民:“秦王之器小也哉!”
说说我们的红歌,红歌美不美?美!太美了!浏阳河,拐过了几道弯……谁听了都美!因为他的创作策略,就是选择尽美的民歌,把自己的词填进去。那歌之尽美,是经过几百年时间检验的,没有人会不被他打动。这也是营销创意的超级符号方法,选择最美的音乐符号,作为自己的宣传载体。
红歌是否尽善呢,和周武王一样,都是血染的风采。要建设新的和谐社会,不应再宣扬仇恨,鼓动杀伐。
去年一个新电影,智取威虎山,他把那故事之美,也就是它的娱乐性,放到最大。又把那杀伐之气,政治仇恨,掩藏到最弱。
娱乐总比杀伐好吧!
【求知】
钱穆先生讲:韶,又作招,舜代乐名。武,周武王乐名。古说:帝王治国功成,必作乐以歌舞当时之盛况。舜以文德受尧之禅,武王以兵力革商之命。故孔子谓舜乐尽美又尽善,武乐虽尽美,未尽善。盖以兵力得天一,终非理想之最善者。这个意见与杨先生的观点一致,可供学者参考。
前一篇:日本人的物哀
后一篇:“我爱你”的36种说法,诗意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