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话题的作文
(2020-12-27 18:20:35)分类: 作文训练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网络传播着真相,利于正义的抵达。
有人说,网络沟通着你我他,传递着温馨、温暖。
有人却说,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围观没有改变中国。
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其实就是要求考生作文时围绕“以上几种观点”做深度思考,离开所给言论材料行文则视为偏离题意。“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看法”,即写作者的见解、观点,“思考”侧重理性思维,文体指向议论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面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言论一的关键词是“传播真相”“正义”,群众可利用互联网监督扑朔迷离的社会事件,督促真相浮出水面。言论二,肯定网络拉近时空距离,让人们可以为陌生人困境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言论三中“沉默是金”与“众声喧哗”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本质均是“看客”的“围观”,即人们以旁观者的姿态面对事件与人,不论何种性质的事件,都如同看戏一般,对当事人没有理解与共情的心理反应;其背后是社会责任感的丧失,须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考生若选择三种观点之一来立意,最多只能归到二类文;若能结合正反两方面来辩证思考则为上佳之选。具体作文时,可参考以下立意:趋利避害,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传播正义,沟通你我,做有节有智的网民;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做理性网民,莫让网络网住灵魂;做互联网的“驯火者”,让网络属于正义;传播真相,传递温馨,拒做网络看客;网络传播真相,不明真相者请勿喧哗;等等。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优秀作文】
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
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
这样的肆意评论一旦主宰舆论风气,往往会隐藏事情的真相,进而“借刀杀人”。比如之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不明真相的群众将一位正常行驶的女司机推上了风口浪尖,险些丧命的她却被扣上了“始作俑者”的帽子。若不是公安当局及时发文澄清,这一盏生命之灯是否会熄灭也未可知。
前一篇:陶渊明: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后一篇:2021高考备考:史铁生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