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雍也篇第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020-11-18 06:16:32)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了!但人们已经长久缺乏这种道德了。”
【注释】
 中庸:孔子学说的一种最高道德标准。中,折中,调和,无过之也无不及。庸,平常,普通。鲜(xin):少。
【华杉笔记】
         孔子感叹说,中庸作为仁德,是最高的极致,人们已经很久没有了。
         问题来了,什么是中庸?    
         因为有一个中,有一个庸,就被世人普遍的误解了。中,就是没立场,中不溜;庸,就是平庸,没个性。大部分人都这么理解,对吧?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巅峰。四书里,《大学》是入门书,书名叫《大学》,实际小学可以读了。之后《论语》,算中学。再之后《孟子》,孟子讲心性已经比较多了,陆王心学也归宗到孟子,这算上大学。最后读《中庸》,那是博士毕业了。
       读过四书的人知道,《大学》、《论语》比较容易理解,《孟子》则很少人读完过,《中庸》很多人看不懂,看不进去。孔子前面不是说了吗,“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他是很少“语上”,很少讲艰深的东西,怕同学们跟不上。儒家艰深的思想都在《中庸》里。
       那什么是中庸呢,因为后面专门有一本书要讲,这里就不展开,摘要讲三层含义:
一是程颐说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一会儿再说。这里的庸,程颐说,是不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朱熹注说,庸,平常也。所以说,庸,是永恒不变的平常道,是常识。
中庸,首先就是叫你永远不要离开常识。
社会最缺的是什么呢,就是常识!人们总是离开常识。好人会轻视常识,坏人有意要把你带离常识。
陈淳《北溪字义》说:“凡世间人所常行而不可废者,便是正常道理。唯平常,故万古常行而不可废。如五谷之食,布帛之衣,万古常不可改易。”日用常行的道理,就像穿衣吃饭一样,万古不变。中庸,就是要我们遵循那些简单平常的道理。
李泽厚解说:“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建立人间正道和不朽理则。”于今日之社会,也不必强调什么高深玄妙的理论,或传统文化资源。你不要说中国没有基督教精神如何如何,也不用说要什么新的政治理论。自由、民主、社会正义,均可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识。
李泽厚讲的是社会政治,于我们个人修养也是一样。我还要再重复那句老话:“我们不能伟大,因为我们不肯平凡。我们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轻视简单。”
第二讲讲“中”,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分毫不差,恰到好处。
做什么事,你做到恰到好处,分差不差,这就叫中!好像正中靶心一样,射中那红点都不算中,要射中那红点的中心才算中。
我喜欢用那女子的身材来讲中庸。形容说这女子——多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则太瘦——这就是中庸的身材了。所以中庸身材,不是中等身材,是魔鬼身材!
这个标准看,谁还敢说自己中吗?
把“中”的标准用来要求自己呢。
一是做事分毫不差。比如简单的道理,做什么事要坚持,日日不断,坚持十年,没有一天间断,这算中了。断了一天,不中。
或者说吃饭,说七分饱,就七分饱,这才能保持中庸身材嘛。如果有一顿吃了十分饱,不中!
二是情绪管理,致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从来没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也有喜怒哀乐,但都发而中节,不过分。
每时,每刻,面对每个人,处理每件事,都用中庸之道来提醒要求自己,这就是儒家修身的心法。
仔细想想看!
第三,再讲讲中庸之道治天下。
庸,就是用。中庸,就是中用,就是用中,用中道修身,用中道治天下。
中者,天下之大本也!
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或者说正常国家的政治,都是在追求中道。
怎么说呢,《中庸》里讲: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舜是大智慧啊!他广泛访求人民的意见,那些最浅近的,他最爱听。听到不好的,他就隐而不扬,听到好的意见,他就大大发挥。把大家的意见都了解了,他执其两端,两个极端的都掌握了,而用其中于民,折中处理,方方面面都照顾到。
今天的社会政治,是不是就在找中道呢?正常国家的社会,主要是贫富两端。所谓政党政治,两党政治。这里顺便说一下,没有多党制、两党制之分。所谓两党制,是政党竞争自然形成两党。这两党,通常就是一个富人党,一个穷人党,这就是两端。比如美国,共和党是富人党,民主党是穷人党。台湾,国民党是富人党,民进党是穷人党。
为什么是贫富两党呢,就是自然形成的相反的政策诉求。
富人希望减税,社会福利不要太高,能维稳,不闹事就行,经济要全球化,要自由贸易,可以把工厂搬到国外去,降低成本。开放移民,引进低成本劳动力。
穷人希望富人多交税,社会福利最好全包。经济要有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就业机会,不让移民进来抢工作岗位。
主要就这些事。再比如对《劳动法》的争议,是要设最低工资呢?还是不设呢?企业是可以自由解聘员工呢?还是开除不了呢?
一人一票的政治,穷人占便宜,人多啊!所以逐步形成了高福利的国家,把财政拖垮了,像希腊,垮了,还不想还债。像法国,要对富人征75%的税。像英国,生孩子政府给补贴,形成专门多生孩子拿补贴,比上班工作的人收入还高的。这些也偏离中庸之道了。
怎样才能中庸呢,孔子指望的是圣君,但历史证明没有可持续的圣君,儒家说了两千多年,也只有两个形象模糊的尧舜,活在传说中。
所以说,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不坏的。
这超出本书讨论范围了。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其实啊,不能很久没有了,而是从来没有达到过。能有追求中庸的意识,不管是修身心法,还是治理天下,都已经是善莫大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