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
(2020-11-06 15:17:30)分类: 教材 |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赏析】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赏析】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赏析】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增多。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理解背诵】
(1)杜甫《登高》中“
”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杜甫《登高》中“
,
”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杜甫在《登高》中“
,
”一联,用了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天萧瑟的景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在杜甫的《登高》中,“
,
”两句通过环境描写,以猿与鸟的活动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无限悲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杜甫的《登高》中,“
,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8)杜甫《登高》中“
,
”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9)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之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清人王士禛的《带经堂诗话》上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
,
”两句为例证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4)在《登高》中,杜甫远眺秋景,面对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触景生情,不由发出“
,
”的感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5)杜甫《登高》中,“
,
”以夔州的落叶纷飞的萧瑟秋景烘托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愁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杜甫《登高》中“
”一句,描绘了大江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
(不尽长江滚滚来)
(17)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8)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9)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杜甫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对这种生活状况作了生动概括“
,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1)在《登高》一诗中“
,
”,这两句诗从时空两方面着笔写出了他的悲愁和孤独。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2)杜甫在《登高》中面对峡江秋景,以“
,
”抒发了自己异地漂泊、老病孤愁的悲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3)杜甫《登高》中的“
”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
”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4)杜甫《登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
,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5)《登高》中杜甫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的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6)杜甫在《登高》中感慨漂泊离乡、年老多病的诗句是“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7)杜甫《登高》中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8)杜甫《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9)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0)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1)杜甫《登高》中“
,
”两句,写出作者在忧国伤时的困窘生活中白发多、身体弱。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2)杜甫的《登高》中,诗人借表现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后一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