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自夸,打仗败了,他走在最后(掩护撤退)。快进城门时,他用鞭子抽打着马说:‘不是我敢殿后呀,是我的马不肯快跑呀!’”
【注释】
孟之反:又名孟之侧,鲁国大夫。伐.夸耀。殿:在最后。策:鞭打。
【华杉笔记】
孟之反,是鲁国大夫。伐,就是自夸的意思。前面说颜渊之志:“怨无伐善,无施劳。”
我希望不要张扬我做了什么好事,也不要夸大我有多少功劳和辛苦。孟之反就是这样的模范了,这里讲了他一个事迹:
奔而殿。殿,是殿后。齐国和鲁国打仗,鲁军大败撤退。军法,进军以当先者为勇,退军以殿后者为功,所谓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大家都狂奔逃跑,孟之反则组织人马断后,保护大家撤退。等大家都退回城里了,他才最后一个进城门。
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一进城门,他就开始表演了,挥着马鞭猛拍马屁股,大呼小叫:“哇塞!你们都跑我前面了!我可不敢殿后啊!但我这破马,怎么鞭它它也跑不快呀!你们的马是什么牌子的呀?下次我一定要换一匹马呀!”
左传说他是“抽矢策其马。”拿一支箭来打马屁股,那表演更生动了——我亡命狂奔,马鞭都挥没了,它还跑在最后头!孟之反这一番表演,全军上下心里都舒坦了。
自掩其功,自掩其才,自掩其名,是人之美德和修养,人欲日消,天理日明,内心强大,一切自足。前面讲的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也是这个道理。
自掩其功,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厚道。你说你殿后英雄,那跑前面的不都成了怕死鬼了?也不是那么回事吧,撤退总有人殿后,这回是你,下回可能是别人,也不能都争着殿后呀!
自掩其功,还是最自己的一种保护。谦受益,满招损。你谦虚谨慎,自掩其功,自掩其才,自掩其名,别人就要抱打不平,给你加功,加才,加名。你自夸其功,自夸其才,自夸其名,别人就非把你拉下马不可!
换一个人,他可能一进城门就破口大骂:“有你们这么撤退的吗?如果敌人追上来,不是任人宰割吗?今天如果不是我断后,你们能活着回来吗?”那这一番话,就把大家对他的感激,都化为仇恨了。这时候,还真说不定有小人就去调查他的马,拿出“证据”说是他的马跑不快,然后所有人都会采信这“证据”。查不出他的马,也免不了要去人肉他的各种隐私,总之不信你就是好人!
反之,孟之反说他的马不跑。人人都知道是他英勇殿后,一点也不会掩盖他的功劳,还把他的美德传诵了两千五百年,到现在我们还能知道!
中国自古有“君子自污”之说。你莫说自己出污泥而不染,多么的高洁。你若洁白如雪让人看得晃眼,人人都想泼点污水在你身上。你自己给自己泼一点,别人一看,你跟我们也差不多嘛!就不惦记你了。
有人会说了,那我有功劳领导都不知道,我不冤吗?这种想法也没错。不过要说说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是自己功劳太少!好不容易有一个,当然不愿意被埋没。那自掩其功的人,大多是功劳多得太招人嫉妒了。
君子可以装小人,小人不能装君子。大爷可以装孙子,孙子不能装大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