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第七: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020-09-27 06:25:04)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注释】
【华杉笔记】
孔子说,圣人,我是见不到的了,能见到君子,已经很不错了!
圣人和君子啥区别?圣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大戴礼无义篇》:“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无穷,能测万物之情者也。”圣人无所不通,能成己成物,其才其德,都到极致了。
所以圣人是看不到了,自己也不敢自居。
能成为君子不呢?
君子,才德出众之名。才和德没有到极致,但也比较出众了,这就是君子。《韩诗外传》:“言行多当,未安愉也;知虑多当,未周密也。”言行思虑,大概都恰当,但还做不到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丝毫不差,不增不减,不偏不倚。这样的人,孔子说,周围还是能看见的。
孔子又提出了善人与有恒者。“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善人,我是看不到了,能看见有恒者,就满意了。
善人者,致于人而无恶。有志于仁,一件坏事都不干。这个标准又高了,谁敢说一件坏事都没干过?所以善人是仅次与圣人,比君子要高。所谓一个人一天不干坏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干坏事,那就是善人。
善人,孔子说他也见不到。咱们也没见过
能见到有恒者,就满意了。
有恒者,恒,长久之意,存心之有常者,有恒,就是有常,“风雷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自己的立场、态度、看法,原则,始终有恒、有常、不变。比如孔子说,邦有道,就出来做事;邦无道,明哲保身,躲起来,不跟你死磕,但是不改吾志。我原来什么立场,还是什么立场,原来什么看法,现在还是什么看法,我不随波逐流。我守恒、守常、守住自己的人格。
我的观点不一定对,做法也不一定对,但我一以贯之,始终如一,不自欺欺人。立场、观点、态度有恒,做事也有恒心,要成为君子、善人,有恒是个基础。
就像经常有人问我:“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营销不灵了,我们怎么办?”我一听,好大口气!好像“传统”的营销他都会似的,好像“传统”的时候他很灵似的。其实他从来就啥都没会过,今天继续不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