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八: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020-08-14 06:36:00)8.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注释】
【解读】
本章与上一章联系起来,表达了孔子的分析社会的辩证思想。好勇而不安贫,这就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而对于那些不仁的人过于痛恨,使他们无所容身,也会惹出祸乱。所以,儒家倡导以礼来规范制约人的行为,认为适宜合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把智勇仁义用在好的一面,祸乱也就兴不起来了。
【解析】本章是孔子老师谈管理之道。
“好勇疾贫,乱也。”好勇是指喜好勇敢,争强好胜之人。疾贫就是怨恨贫穷,不安于贫贱的地位。我们也常见这样性格的人,没有道德修养,鲁莽而又多怨,几句话说不到心里去就翻脸,急了还会动手打人。孔子说有勇无义则乱,这样的人多会犯上作乱。本章是孔子老师在警告当政者尤其要关注这类人,要通过多种措施加强管理防止这样的人作乱。再就是要加强教化,让民众学习礼乐制度,不断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水平。
在古代,好勇斗狠是极为低贱的行为,甚至被列为不孝敬父母的表现。《孟子·离娄下》中孟子列举了五种不孝的表现: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好勇斗狠,除了自身所受报应之外,轻则父母蒙羞,人家会说父母没有教养好自己的孩子,重则会危及父母安全,不久前广西大化县就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两个村民打架,导致一方七十多岁高龄的双亲无辜被报复杀害,虽然凶手伏法,但由于自己过失导致父母被害的村民,也会在悲痛自责中度过余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这一句跟上一句是相关,上面讲好勇疾贫就是不仁。疾,就是指责、嫉恨。对不仁的人过分的指责,逼迫的太厉害,也会导致出乱子。有句古语说“兔子急了也咬人”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不仁的人和不仁之事,管理者对此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有的可能是因为误会引起,有的可能是因为个人性格缺陷,如从小缺少关爱的人与人交往就多有戒心,容易引发矛盾。管理者发现问题要多予以沟通,缓和矛盾,这样有助于工作顺利开展。一般来说,不仁之人良心还没有泯灭,只不过是被欲望暂时掩盖,这个欲望可能是钱权,也可能是名利,这是如果给与正确疏导,或者让不仁者有时间反思,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就会及时改正,再逐渐修身立德,小人就会成为君子。这时候就怕“疾之已甚”,有人见到别人犯错,不予以饶恕,穷追猛打,就很容易会出乱子。《弟子规》中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一个人没有宽恕之心,宣扬别人的恶,这种行为也是恶行,过分嫉恨,不依不饶,结果就会惹祸上身。2015年一则故意伤害案件家喻户晓,在温州的一家火锅店,发生了一起服务员故意用热水烫伤顾客的事件。事件的起因就是女顾客对服务不满,现场用微博投诉了服务员,一番争吵后导致纠纷升级,服务员朱某为泄愤,端起一盆滚烫开水淋向正在用餐的女顾客,导致她全身42%面积烫伤。最后朱某被判刑,火锅店赔偿顾客四十多万元。本案中朱某的行为应当谴责,但女顾客遇到不满意的服务时,没有采用更妥当的处理方式也是纠纷发生的原因之一,比如她如果善意地与服务员交流或者找主管协调一下可能就不会激化矛盾了,而她采取的却是“疾之已甚”的处理方式,最后服务员被激怒,进而采取了向她泼开水的极端行为。
前一篇:夏丏尊:怀晚晴老人
后一篇:《檀弓上第三》:4.乡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