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宝鉴《观人经》1: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2020-08-11 07:26:38)作者简介
刘邵字孔才,三国魏广平邯郸人。汉献帝建安年间为计吏,迁秘书郎。魏文帝时,为尚书郎、散
骑侍郎。齐王曹芳正始年间,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卒后迫赠光禄大夫。
刘邵为人博学多才,思虑玄远,特别善于品评鉴别人物,深为同代人推许和赞扬。 《观人
经》是其代表作。此书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素有"识人宝鉴"之雅誉。《观人经》是以中国的阴阳五行理论构建体系,书中将人的气色精神与人的道德品质相关联,将一个人的五官面貌与此人的人生禀赋相关联,并将一个人的福祸兴衰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观人经》认为只有阴阳调和五行事中的人才能够成就事业。只有道德高尚,心性质朴的人才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聪明的人会充满精气神,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改变人的气质。同时观人经还教给人们如何面对恶意,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不如意,如何在逆境中生存。《观人经》与中国多数生存哲学一样,它提倡谦虚谨慎,提倡韬晦之术,提倡频繁的自省。这套东西用阴阳五行的理论体系表达出来,既实用又不落俗套,堪称中国古代道家儒家思想应用于实践的经典书籍。曾国藩的《冰鉴》中的不少人内容与《观人经》是相通的,所以才说曾国藩是一个铁杆儒教徒,他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官场这一套已经吃透了。
【自序】
【原文】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译文】 圣贤之美德,首先在于耳聪目明。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能了解人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才各有适当位置,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
【原文】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译文】 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原文】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
【译文】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
后一篇: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买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