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八: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020-08-09 07:44:51)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注释】
【解读】
这一章是曾子对孟敬子讲执政要修身的道理。曾子用鸟将死而鸣哀来比喻人将死而言善的道理,表明了自己的衷肠。他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氏,作为君子应当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动容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般都是先见容貌,其次观颜色,再用言语交谈,故礼义之始就在于正容止。从仪容举止,推及一切事,都要有秩序,这样就能远离他人的怠慢不敬。其二,正颜色,对人的态度要庄重,这就能令人以信实相待。其三,出辞气,谈吐言辞要适当而且清楚,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
【华杉笔记】
曾子生病,孟敬子去看他,也请教他有什么话留下来。曾子先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临死时,悲哀恐惧,鸣叫悲声。人呢,那要死了,也不图别人个啥,到了穷途末路,返璞归真,这时候还要跟你说点话,一定都是善意!
这是曾子怕孟敬子对他的话不重视,特意铺垫强调。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在上位,做领导的人,日用常行之间,最贵重的的道理就三条。哪三条呢?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容貌、颜色、辞气三条,我们与人交接,先看容貌,走进了看脸色,之后说话看言语,就是这个次序。《礼记》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曾子就是给孟敬子讲这三条。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暴,是粗暴放肆。慢,是怠慢。君子一动容貌,必然温良恭谨,你不粗暴怠慢人,人也不会粗暴怠慢你。
所以君子的容貌、颜色、辞气,不仅正己,也可以正人。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这是容貌。即之也温,这是颜色。听其言也厉,这是辞气。
又有,《韩诗外传》:“故望而宜为人君者,容也;近而可信这,色也;发而安中者,言也;久而可观者,行也。故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不假言,而知宜为人君者。”一看就有领袖风范的,这是容貌。接近之后觉得可信赖的,这是颜色。说话中情达理的,这是言语。经过时间考验,依然让人欣赏的,这是行为。所以君子的容貌颜色,天下之人都把他当表率偶像来仰望。不用说话,就知道他是领袖!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笾,是竹器;豆,是木器;都是祭祀用的礼器。有司,是管事的人。曾子说,具体事务,有具体管事的人,卿大夫不必亲自操心。想来孟敬子平时管得太细太琐碎,自己领导不好,别人也发挥不了,所以曾子跟他说这一番其言也善的话。
儒家思想,很大程度上是讲领导力,而且是通过自身的修养来提高领导力。这个要深刻体会,反复玩味。
前一篇:《风月有痕》:鱼有八卦
后一篇:《智囊》第十部杂智:智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