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八: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020-08-07 06:30:21)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注释】
【华杉笔记】
礼,是礼节,关键在于有节,儒家讲中庸之道,无过不及,没有过分的,也没有没做到的,恰到好处。没做到,是无礼。做过了,也是无礼。
慎而无礼则葸。葸,是畏惧的样子。谨慎是好的,但如果谨慎没有礼来节制,则逡巡畏缩,小心太过,甚至显得猥琐了,不能担当,也不被人尊重。
勇而无礼则乱。勇敢是美德,但若没有礼来节制,则逞血气之勇,不顾后果,以至于悖乱。
直而无礼则绞。说你这个人比较直,固然也是好的,不跟人拐弯抹角,也不搞什么阴谋诡计。但是如果直没有礼来节制,心直口快,任情喜怒,对别人毫无包容,那就沦于“绞”,急切伤人。
《曲礼》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又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这个,要深刻体会,时刻提醒,修到五十岁,能修个差不多,就算大成了。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这里的君子,是指在上位的人。笃,是笃厚。兴,是兴起。偷,是偷薄,薄情寡义。
在上位的君子,一举一动,百姓都瞻仰仿效。君子若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宗族,笃厚于一家之亲。则民众感发兴起,各亲其亲,仁义之风就兴起来了。
君子如果能不遗弃自己的故交老友,对自己微贱时的朋友也不疏远,则百姓跟着仿效,各自亲厚自己的故旧,自然教化行而风俗美,没有薄情寡义的人了。
儒家之道,始于人伦之道,所谓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对朋友关系的重视,是儒家的一大特色,强调朋友是学习进步的伙伴,要选择朋友,相互学习切磋,相互批评指正。如曾国藩说,学习最重要两件事,就是读书与交友,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就决定了你的进步与否。事实上,朋友对我们的影响比书本还大!《毛诗伐木序》说:“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须友以自成者。”从天子到庶人,没有不需要朋友相互学习批评影响,就能“自学成才”的。
今年我去以色列,听犹太拉比的课,介绍犹太人的几千年教学法的最大特色,就是两个人一组一起学习,这和儒家有异曲同工之处。
人要选择朋友,进步之后呢,你若富贵了,自然有新朋友。但是,故旧不遗,孔子强调,你不能遗弃你的老朋友。
天子也有老朋友,也给你定义了:“王之故旧朋友,为故旧时共在学者也。”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当皇上,做太子时一起读书的同学,就是你的老友。
前一篇:《念楼小抄》:那些话不要讲了
后一篇:《智囊》第十部杂智:俞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