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第九: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20-07-28 06:36:14)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望,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华杉笔记】
孔子说,后生可畏啊!哪知后一辈的人赶不上今天的人呢!不过,一个人如果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名闻于世,也就没什么可畏的了。
人有了一定年纪地位,容易轻视年轻人,孔子就提醒你,注意后生可畏。那后生可能今天就已经远远超过你,只不过还不为世人所知。或者说,他今天努力学习进步,明天会超过你。
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91年,他81岁的时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获奖的原因,是创造并解释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他在什么时候取得这一理论成就的呢?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本质》,那时候他27岁。所以他感慨说:“在我80岁的时候,为我20岁的工作领奖,这挺有意思的。”
今天名闻于世的,都是昨天的英雄。而今天的英雄,还不为世人所知。
所以对年轻人要有敬畏。
我们很多人呢,表面上很敬畏年轻人,言必称“90后”,但90后在他们心目中,就像“人民”一样,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说起来很神圣,但对自己公司的,自己身边的,具体的90后,根本没有进入他的视野,他并不把机会给他们。这就不是真正有后生可畏的意识,没有高度关注去发现、培养、帮助年轻人。你要真相信,未来的英雄,就在你周围这几个“小屁孩”里面,把机会给他们,把时间花在他们身上,而不是到外面去找“名闻于世”的人。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不闻焉,斯不足畏也已。”从另一个方面说,学习要趁早,借用孔子的话说,“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十五岁开始懂事了,发愤学习,到三十岁志向更加坚定不移。到了四十岁、五十岁,就学有所成而闻名于世了,古人四十而仕,五十而爵,过了五十还没有什么成就,基本就不指望了。当然也有小概率事件,如姜太公七十多岁才得到机会。
《礼,学记》云:“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贵不失时,故君子爱日也。”俗语又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年轻时候没学,过了三十岁,就难了。现在是知识社会,人人都要终身学习,但终身学习,仍是在年轻时所学的基础上,如果开始得太晚,终究难以追上。
后生可畏,后生自己,也要知光阴之可贵。
前一篇:鲍鹏山:生存还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