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罕篇第九: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2020-07-18 07:28:58)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
【注释】
 齐(z)衰(cu):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衣:上衣。裳:下服。。冕衣裳者指贵族。瞽(g):盲。作:站起来,表示敬意。趋.快步走,亦表示敬意。
【评析】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续貂〗
本章描述的场景,大概是孔子时代的一些日常礼仪,或者是孔子发明的,或者是古礼相传。中国是礼仪之邦,全国各地对于丧者及居丧者都有着不同的讲究、礼节,而儒家思想中,对于丧礼亦蕴含着教化民众之功效,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就是一例,曾子说:“对死亡者的送终之礼能谨慎,对死亡已久者能不断追思,这样能使社会风俗道德日趋于笃厚。”曾子的想法必是来源于孔子。
儒家敬重死者(瞽者无目无视,亦乃不幸之人也。),亦敬重居丧者之家人。其实何必是儒家,即如是人,岂不均应于此?人家家里失去了亲人,心中之哀戚多矣,我见之,坐而起之,过之,改步疾行,既体现了对死者之敬重,亦乃对于生者的敬重,于默默无闻间、不经意之处,给居丧者的心里送去一丝人文之温暖,这世界岂不更加温馨。
对于本章,我举聊城老家的一个习俗供参考(聊城距离曲阜约400公里)。家中老人去世后,除了开始的慎终追远外,记不得是何时了,有孝子在日出之前,服丧服去老人坟前祭奠的礼节。在去祭奠的来回路上,有个细节,就是孝子无论见到谁,必然给你下跪磕头。小时候,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老辈传下来的规矩。可能是怕把你吓着了,也可能表示对你见到他服丧怕你觉得不吉利,为表示歉意,就给你下跪磕头。而爸爸亦告诉我,碰到这种情况,是“过之,必趋”——快点走过去,不能说话,最好是远远如能望见,换条路走,别让人家给你下跪磕头。孝子所行及爸爸所教之方法,岂不是本章圣人之翻版。
予自十二岁即外出求学,自此与家人聚少离多,工作时远离家乡,近读论语,时时感受儿时家乡点滴丧礼对于己之人格塑造教化,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感受颇深。学习本章,看到孔子对于居丧者、瞽者的敬重,亦感受了圣人对于不幸之人于点滴之处,默默无闻、不经意之间送去的一丝人文温暖。读者,你感受到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