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罕篇第九: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2020-07-10 06:48:33)
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注释】
太宰:官名,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人。纵:使,让。
  
对于孔子来说,圣、仁、君子与“能”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其浓厚的时代背景,不将这一组概念放到时代背景中是很难理解的。而孔子的时代背景中关于君子/小人的分野是理解这一组概念的关键。
孔子认为“修己”以达到相应的人生高度,指向的是人世生活崇高的可能,而标明其崇高的刻度不在于财货权势,亦不在于艺事巧能,在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切身之修己、应世为济世,如此则艺事为末事,而多能则在其次,而所忧在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7-3)则人生的崇高只能在修德、讲学、从义、改于善的躬行中得以呈现。所谓“多能鄙事”乃是谋生之能,此固是生存层面的能事而与人生的高度无关,若乎以“多能”辨贤愚、别善恶、分君子小人,即是认谋生之具为度量人生的尺度,如此则财货权势即成为标识崇高的刻度,认生存之本能为第一要义,从而在人生的刻度上消解了贤愚、善恶、好坏的重要意义,进而也就消除了崇高/卑俗的分野,因此也就舍弃了社会崇高的可能并进而放弃了可能的崇高性探究。丈量人生的尺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尺,也是不同文明的核心所在,孔子反复强调的就是在崇高的可能上度量人生,并且以可能的崇高为标识,结合孔子所处的君子/小人分野的时代语境,贵族与庶民的分野首先就强调了贵族之德性的重要意义,而小人在谋生本能上的存在,因此君子的高度自然不仅仅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至于君子之谋生,则有“禄在其中”之说,这基本上建立在贵族基础上的。
孔子慨叹“太宰知我”并且自认“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说自己为谋生计所以“多能”,君子是因为多能所以为君子吗?孔子认为不是。“多能”可能是君子亦可能不是君子,“多能”与君子之间是两事不可混为一处说。多能只是外在的表征,以外在的表征为度量人生的标识,则极易导向财货、功利的绝对主义路向,如此则以物性之标识为人生之指南,从而返回到生存之本能,并进而否定了人世生活超越物性存在的可能,“道”、“德”就成为了空言浮词,进而打消了物性之外的自我问题,将人世的意义内涵问题转化为物性尺度,将人生贬为物性之工具,大小、多少、高低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度量单位,极端表达就是以人之口数作为财货单位。
以9-7章“吾不试故艺”为证,正说明孔子言说的君子/小人、贵族/庶民之别,以及崇高与卑俗、多能是不同的问题。孟子对于孔子的表述可谓得孔子之意蕴: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体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1]
子贡所称者,“见其体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其要亦在“政”与“德”。不惟孔子弟子盛赞孔子,时人目孔子为圣人已是常言。而孔子不以圣、仁自居亦是反复之意,从此处看,孔子 “太宰知我” 之叹说的是谋生之不易,避“圣者”而不言则与孔子坚持的人生的高度是躬行中的呈现相关,结合上章所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则是说孔子以伟大的先贤圣王为自己人生的标高,并以此为自身承继的伟大使命,即使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时,也是以坚持这一伟大使命为根底的。
“能”使手段,无关智慧。即如今日而言,知识之人而无智慧者(甚者,良心丧尽),比比皆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