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乡党篇第十:入太庙,每事问。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2020-07-04 06:23:15)
入太庙,每事问。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祭肉关系到“孝”的问题。用肉祭祀祖先之后,这块肉就不仅仅是一块可以食用的东西了,而是对祖先尽孝的一个载体。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
睡觉时不像死尸一样直躺着,在家里并不讲究仪容(平时在家闲居也不像待客或作客时那样正襟跪坐。)。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也一定会改变神色。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
看见戴着礼帽和失明的人,即使是很熟悉的,也一定表现得有礼貌。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低头俯伏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同情。
式负版者。有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遇见背负着国家图籍的人,也同样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敬意。有丰盛的肴馔,一定改变神色,站起来。遇到迅雷和大风时,一定改变神色。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孔子上车时,一定站立端正,拉住扶手的带子登车。在车中,不向里面环顾,不快速说话,不用手指指画画。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几只野鸡。)孔子神色一动,野鸡飞着盘旋了一阵后,又落在了一处。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啊!得其时啊!”子路向它们拱拱手,野鸡振几下翅膀飞走了。(只见人们有少许颜色不善,便一举身飞了。在空中回翔再四,瞻视详审,才再飞下安集。(先生说:“不见山梁上那雌雉吗!它也懂得时宜呀!懂得时宜呀!”子路听了,起敬拱手,那雌雉转睛三惊视,张翅飞去了。)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依《集解》暨刘氏《正义》等诸注解释,色指人的颜色,举是起飞,鸟见人的态度不善,立即飞去。翔是回旋飞翔。集是群鸟在树木上,引申为止息。鸟在回飞观察以后,才肯下来栖息。这两句逸诗是比喻人事上的出处进退应合时宜。共:通“拱”,拱手。嗅:据集注引刘聘君的意见,当作狊字,古阒反,读局(jú)音,其义为鸟张两翅,见尔雅释兽郭璞注。 
[华杉笔记】 
  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入太庙,每件事都仔细询问。这句前面有过,重复了。似乎也不该出现在这里。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殡,死者殓在棺,暂停宅中以待葬,这个棺就叫殡,以宾客待之。《礼记、檀弓》有记载:“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应该和这说的是同一件事,有朋友从他乡来,不幸病危,要死了,孔子把他接到家里来住,死了又为他送葬。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好朋友,有通财之义,朋友送的东西,即使是送车送马那么贵重,也笑纳了,不拜谢。但是,如果送的是祭肉,那要敬他的祖先,一定要郑重严肃的敬拜。  
寝不尸,居不容。尸,指平躺如死人。睡觉不像僵尸那样平躺着,大概孔子都是侧卧而睡。不平躺,是觉得平躺有一种惰慢之气。
居不容,在家的时候,不为仪容,不想要上班会客一样收拾齐整,比较放松。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齐衰(zi cui),前面解释过,丧服。看见穿丧服的,虽然是平时跟自己很亲狎随便的人,一定变色致哀,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冕,冠冕,是有爵位的人,瞽,是盲人。亵,在家里,在非正式场合相见,或者说经常相见。对有爵位的人,或者盲人,即便在家里私人会面,或经常相见,抬头不见低头见,也不废礼,保持礼貌。  
凶服者式之。式,是车前的横木,古人乘车,是站在车上,路上遇到需要致敬的,就手扶在那横木上,俯身致敬,这就叫式。孔子乘车,路上看见有穿丧服的人,一定俯身致哀。  式负版者。版,是国家版籍,“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国家有什么重要文件、通知、布告,都在版籍上,路上碰见背着版籍的人,也要俯身,向国家致敬。  有馔,必变色而作。人家请吃饭,如果看见宴席丰盛,上了“硬菜”,一定变色而起,以致其敬。这个我们要注意,人家请客,上什么菜,是花了心思,什么规格,代表对你的尊重,你不要觉得这是小事。你没反应,对方的心意就没收到效果,你反应很大,对方就很满意。  迅雷风烈必变。狂风暴雷,一定脸色惕然恐惧。  那圣人还怕刮风打雷吗?  怕!当然怕!自己家房子没问题,别人家恐怕有问题。这么大的狂风暴雨,恐怕有人要受灾啊!一想到这儿,恻隐之心,担忧之情,油然而生。仁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什么都怕!那啥也不怕的,他是“我不怕!”关注的只是自己,这是多大差距!  
升车,必正立执绥。绥,是拉着上车的绳套。孔子乘车,一定站直了,手挽着绳套,注意安全,这跟我们今天坐公共汽车,坐地铁一样,站稳了,手握扶手,小心别摔倒。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亲指,怀疑应为妄指。孔子在车上,不回头看,不高声说话,手不到处指来指去。因为这三个动作,都容易让人生误会,往后看,别人不知道你要看什么,在车上指来指去,又高声说话,下面的人以为你在指着他说他,不高兴。如果是指挥车夫驾车,就更糟糕了。现在有统计,夫妻吵架,一半的诱因,是因为一方开车,另一方各种指挥,就吵起来了。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这一段是讲野鸡。孔子和子路出门,看见野鸡。色斯举矣,那野鸡看见人的脸色一动,马上举身飞走了。翔而后集,飞走了,要再停下来的时候呢,在空中盘旋两圈,仔细观察,确认安全,才降落下来。孔子就感叹了:“你看那山梁上的野鸡,它也懂得时宜啊!懂得时宜啊!好多人还不如这野鸡啊!”  
《吕氏春秋》说:“君子尤鸟也,骇则举。”古人还有“三揖而进,一辞而退”的说法。人家请你,一定要请三次,确认不是客套话,是真要请我,我才去。人家要我走呢,一次就够,赶紧走,最好不要等人家提出来,色斯举矣,看人脸色难看,赶紧自己先走。  还有呢,是去危就安,孟子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圣之时也。”知进知退,知道哪儿能呆,知道哪儿不能呆,野鸡都知道,人却不知道。  子路共之,子路听到老师夸这野鸡,就向着野鸡拱手:“向野鸡学习!”子路一拱手,那鸡以为子路要抓它,三嗅而作,嗅,怀疑本是狊(ju)字,错写成臭,又再错成嗅了。狊,上目下犬,像狗一样警惕的看,以及鸟张开双翅的意思。  那野鸡看子路向它拱手,警惕惊视之下,三嗅而作,扑腾几下翅膀,飞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