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第十:席不正,不坐。
(2020-07-01 06:41:43)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坐席摆放得不端正,不就坐。同本乡人在一块儿饮酒,等老年人都出去了,自己这才出去。乡里人举行迎神驱疫的仪式时,孔子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托人向住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时,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季康子馈赠药给孔子,孔子拜谢后接受了,却说道:'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不敢尝用试服。”(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到人了吗?”没问马怎么样了。
傩(nuó):古代一种迎神以驱逐疫鬼的风俗。阼(zuò)阶:东边的台阶,主人站在那里迎送宾客。
【康子馈药】
【华杉笔记】
席不正,不坐。古人席地而坐,如果坐席摆得不端正,孔子不坐。这是孔子心存至正,事事都整齐严肃,坐席都一丝不苟,可见他出入起居无事无时不正也。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不是正式祭礼,是乡下人驱逐疫鬼的风俗,有点巫婆神汉的意思。乡人跳大神的时候呢,孔子全身朝服,肃立在自家门前台阶上。阼,是东边的台阶,主人所立之地。为什么要站在那里呢,因为乡人要驱鬼,而自己家里有自己家的“鬼”,就是祭祀的祖先牌位,所以怕惊动了他们,自己在门口主阶上站岗,家里的鬼神就安心了。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托人问候其他国家的朋友,一定隆重的拜送使者,这是拜谁呢,主要是拜要去问候的那人,拜使者,就如同与他亲见相拜一般,不因为远而废敬。孔子曾说过,祭神,如神在。他问候远方的朋友,敬礼也如同对方就在面前。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季康子送药给孔子,孔子拜而受之,郑重拜谢,收下。但是,老老实实说:“我不了解这药性,对我有没有用,这药我不敢吃。”所以孔子交朋友,是至诚无欺,有一说一,不吃就事先告诉对方不吃,别等下回见面,季康子问:“怎么样,我给你那药好使不?”你搪塞说:“还行!还行!”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退朝回家,听说马厩失火了,问:“有没有人受伤?”不问马。孔子不是不爱他的马,但仓促间,首先想到的是人,人的生命安全第一,所以顾不上马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