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2020-06-25 08:02:02)10.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注释】
【解读】
待客之道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其中,热情友好就是我们中国式的待客之道。孔子早在《学而篇》中就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并不只是停留在“乐”的情感表现上,也体现在待客行为的“礼”上。
孔子接待外国来使时展示出来的原则,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形成了具有中国式的待客之道。这个待客的基本原则,若是总结起来,就是“外达礼,内恭敬”。
【华杉笔记】
这是讲鲁君让孔子做摈相,接待客人。列国诸侯的外交礼仪,朝聘往来之时,双方都有熟悉礼仪之人做摈相。主人这边的叫摈,接待宾客;客人那边的叫相,辅相行礼。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色勃如,脸色变动,紧张起来,严肃认真的样子。足躩如,步履盘旋,欲进不能的样子,好像“各就各位!预备——走!”随时准备行动。
揖所与立,左右手。
揖,推手向前叫揖,作揖,揖让。所与立,是一起做摈搞接待的同事,一般有三到五人,有上摈、次摈、末摈等。摈主有命,则依次传达。孔子在这里是次摈,右有上摈,左有末摈。他或者向左揖让,传命而出,则以手向左;或者向右揖让,传命而入,则以手向右。
衣前后,襜如也。襜,是整齐的样子。这样左右揖让,但只是左手右手在动,而身体依然端正自如,弟子在后面看他,只是衣服前后摆动,整整齐齐。
趋进,翼如也。
宾主相见之后,主君引客人进屋。摈相们也要跟进去,两旁侍立。这时,孔子是快步急趋,赶紧跟上!而快步急趋之时,又身形不乱,如鸟舒翼,像一只鸟一样飞进去。我们可以想象,他是小步快跑。
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也。”
客人离开,孔子负责出门送客,道别之后,他一定恭敬的站在那里,目送客人远去,一直到看不见,再回去向国君复命:“客人走远了,已经不再回头了。”
这一段,把孔子的礼数周全写活了。我们也可从中学到迎送的原则:迎客要快步前趋,能一溜小跑最好。送客要站在那里张望,等对方走远了不再回头,或回头也看不见你为止,别对方回头,想再挥一挥手道别,说:“请回吧!”你却已经早就先回了。
我们平时见人,有没有快步迎上前去握手呢?我见过一位朋友,别人见了他,热情地招呼,快步迎上来握手。他呢,不仅站在那里不动,没有上前一步,而且,手都没往前伸,而是身体后仰,右手摊开,端在腰间,笑眯眯的等对方扑上来握。他手端在腰间,人家要握到他的手,还非深深的弓下身来不可!这七八年前的一幕,我现在还记得。因为他一贯自视甚高,身体语言就表现出来。估计对方握这一次手,心里早就不舒服了。
迎客要快步向前,跑得越快,礼数越大。
送客呢,你别一挥手道别,自己先转身进屋了,等对方的车拐了弯看不见了,再转身来得及。
还有打电话,养成一个好习惯,确认对方的话已经说完,并确认拜拜之后,再挂电话,最好等对方先挂。别你的话讲完了你就挂了,别人可能愣在电话那头了。
前一篇:贾行家《潦草》风物(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