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是故恶夫佞者。

(2020-06-23 05:59:19)
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是祸害子弟的做法。”子路说:“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读书才算学习?”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子路说:“那个地方有百姓,有类似国家的组织,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是做学问呢?”
孔子说:“正因为这样我讨厌那些花言巧语的人。”)
【注释】
贼:害。夫(fú):那。子羔没有完成学业就去做官,孔子认为这是误人子弟的行为。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
【说明】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城的地方长官是过分了,而他的辩解更是过分。在《学而》、《为政》这两篇中,孔子已经详细论述过学习、继承历史的经验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一个人有了相当的文化、知识,有了底蕴,才能将旧有的、过去了的经验发扬光大。这样的人才能为政,才能当官。若是一个没有文化、知识的人,没有过去的经验为底蕴的人,没有以历史为鉴的人,他也就不会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官呢,怎么能为政呢?子羔愚笨,学习成绩并不好,当然也就不能发扬光大历史的经验,更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子路仅仅是因为与子羔是同学而照顾他当官,这不仅会害了子羔,还会坑害一方百姓。所以,子路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就是“过犹不及”!所以孔子要“恶夫佞者。”
【解读】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反对在仕中学、学中仕,认为这样会误事误人。子羔学问尚未纯熟,就派他去做官,无异是害他。子路认为治理民众就是实践,而且孔子一贯重视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认为书本知识是次要的。子路的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但从事政治,必须要有足够的学问识见,才能处理好政务。否则边做边学,实际上是拿人民做实验品,容易害民害己。孔子因而责备子路的利口强辩,将无理说为有理。
【华杉详解】 
       子路做季氏家宰,想提携师弟子羔做季氏的领地费邑的城宰。孔子不同意,说子羔还年轻,学问还不成熟,不应该拔苗助长,让他太早承担那么大责任。如果德不配位,“贼夫人之子”。“贼”,是害,那是害人子弟,害了子羔。
      子路不甘心,说那地方“有民人”,“民”,是庶人在官,“人”,是群吏,各方面的事,都有具体的官吏在办,子羔去不过是领导他们,可以边看边学。“有社稷”,“社”,是祭土地神,“稷”,是祭五谷之神,农神。封土为社,以示有土,立稷而祭,以示五谷丰登。这社稷,也有成熟的仪式和班子。 所以无论民事还是神事,都有成熟的运行体系和司职人员,子羔可以边干边学啊,“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哪用一件件都自己学会再去呢? 
      子路强词夺理,孔子大怒,说:“是故恶夫佞者也。”我最恨你这种狡辩之人! 孔子说的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和义理之学,子路却故意把他曲解为治人事神的事务之学。心里明白,却要嘴硬,抢白老师,老师没法不生气。 孔子还有一个学生,漆雕开,孔子对他说:你年纪已经很大了,该出去做官了。再不出仕,没机会了。漆雕开说:做官任事,我还不自信啊!孔子听了很高兴,认为他责任心强。
      子羔最后还是去做了费宰。子路一路提携他,后来他又跟子路去了卫国。卫国内乱,子羔逃了出来,正遇上子路要赶回去。子羔劝他说:你回去也没用,白白送死。劝他别去。子路说:吃人家的饭,不避人家的难。慷慨赴死。子羔逃回师父处报信,孔子称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子羔开始做官早,也成为孔门弟子中做官最多、在职时间最长的人,在鲁、卫两国先后四次为官,历任鲁国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虽然老师觉得他学问不高,但他憨直忠厚,公正清廉,从不越礼,从不犯错,大难中又能全身而退,成为孔门杰出弟子。 德不配位,则害人害己。子羔没被师父说中,但师父说的道理,一样记在心中。本事不够,戒慎恐惧不犯错来凑。学问不高,公正清廉不越礼来补,这样做下来,比有本事的人还做得好、做得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