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020-06-19 06:20:36)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行动’。我有些糊涂了,斗胆想问问老师。”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注释】
 求也退:冉有性懦弱,遇事退缩不前。由也兼人:子路好勇过人。
【解读】
本章中的故事讲述了孔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显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善于知人论事。孔子对同样的问题,因不同的人来问,而给出不同的答案。子路为人刚强鲁莽,故孔子教他行事要考虑到父兄尚在,不要勇猛过了头;而冉求生性懦弱,遇事退缩,见义不一定上前勇为,故孔子鼓励他迈进。孔子结合学生的具体心性来施教,一进一退之间,学生终生受益。
【华杉详解】 
子路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道:“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自己行动起来?怎么的也得征得父兄同意呀!”
冉有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道:“那还犹豫什么!当然听到就马上行动!”
公西华道:“仲由问听到就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不能擅自行动。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您却让他马上行动。两个人问题相同,而您的指导却相反,我听糊涂了,大胆地来问问。”
孔子道:“冉求性格怯弱,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两人问题相同,问题的语境却相反。子路从来是听了就干,只恨还有些道理没有来得及去实践,或干得还不够快,所以问老师,我是不是还有不足。 冉求呢,他总是犹犹豫豫,半天迈不出一步去。他问老师的意思是:我这样也没什么不对吧?难道听到了就要马上干? 孔子根据他们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了相反的指导,这是圣人明察秋毫,又因材施教。
 再说说这“父兄在”的问题。《礼记》说:“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父母在,不能对朋友以命相许,因为我不可死在父母前面,我死了,谁来替我尽孝呢?生命的来源,是父母给的,生命的用途,孝敬父母是重要部分。所以,再好的朋友,他也不能要求我为他冒生命危险。子路后来是在卫国政变中,为救主而死,而且当时他自己并不在危险中,也明知救不了,慷慨赴死去救。老师教他再多学问,也改不了他的性格。 父兄在,命不能给朋友,钱财也不能自作主张给出去。朋友有通财之义,所谓好得穿一条裤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但是,若父兄在,不能专通财之恩,不能你说给钱就给钱,你说借钱就借钱,因为你有孝养父母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