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过犹不及。

(2020-06-13 07:07:20)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道:“颛孙师(即子张)与卜商(即子夏)谁更优秀?”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赶不上同样不好。”
【解读】
“过犹不及”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中庸之道”。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注解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苛难,故常过于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过和不及,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孔子教育学生要行中庸之道,认为过度与不足同样不好。
过犹不及
 这是记叙孔子门下几位分别在四个方面突出的弟子,所谓孔门四科,分别是: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文学科。
 师,是颛孙师,就是子张;商,是卜商,就是子夏。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有贤德呢?”
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了些,子夏又有些不足。”
子贡说:“那还是子张比子夏更贤德了。”
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子张并不比子夏更贤。”
  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追求仁和礼,讲究“无过不及”,没有过头的地方,也没有不及的地方,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子张的性格,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很使劲,以至于经常有点过了,荀子讥讽他说:“禹行而舜趋,子张氏之贱儒也。”恨不得举手投足动静趋止都更圣人学。子夏呢,规模狭隘,常有不及,孔子曾经告诫他: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圣人之教,抑其过,引起不及,归于中道,在孔子的教导下,子张、子夏后来都有巨大成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