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1)》:嘲俗儒·因果

(2020-05-18 07:03:10)
  嘲俗儒
相传有位塾师,夏夜月明,率门人纳凉河间献王祠外田塍上,因共讲三百篇拟题,音琅琅如钟鼓,又令小儿诵孝经,诵已复讲。忽举首见祠门双古柏下,隐隐有人,试近之,形状颇异,知为神鬼。然私念此献王祠前,决无妖魅。前问姓名,曰:毛苌、贯长卿、颜芝因谒王至此。塾师大喜,再拜请授经义。
据说有个塾师,带领着他的学生在河间献王祠堂外讲解《诗三百》(讲《诗经》的模拟试题,)和《孝经》。这个河间府是什么地方?是“诗词之乡”。献王祠堂是汉代名儒刘德的庙,这个塾师选择这样一个地方讲经真是不知深浅。塾师正在发挥,忽然看见来了三个人,一问才知道都是早年的经史名家:毛苌、贯长卿、颜芝,因为拜谒献王来到此地。这三个人:毛苌是“诗学博士”,贯长卿是毛苌的学生,人称“小毛公”,颜芝是那个把《孝经》从秦始皇焚书的烈火中抢救回来的人。这使塾师大喜过望。塾师便行礼,请教经书奥义。
毛贯并曰:君所讲话已闻,都非我辈所解,无从奉答。塾师又拜曰:诗义深微,难授下愚。请颜先生一讲孝经可乎?颜回面向内曰:君小儿所诵,漏落颠倒,全非我所传本,我亦无可著语处。俄闻传王教曰:门外似有人醉语,聒耳已久,可驱之去。余谓此与爱堂先生所言学究遇冥吏事,皆博雅之士,造戏语以诟俗儒也。然亦空穴来风,桐乳来巢乎?
    毛苌、贯长卿都说:“您所讲解的,刚才我们都听见了,我们全都听不懂,没法回答您。” 塾师又一次行礼说:“《诗》的意义深奥微妙,很难传授给资质鲁钝的人,那么请颜先生讲一讲《孝经》可以吗?”颜芝更是不屑地说:“你们念的,丢字漏字,次序颠倒,全不是我传下的原本,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忽然听见里面传出献王旨意:“门外好象有人喝醉了胡说,聒噪了好久,把他们赶走。” 经史子集经上千年辗转腾挪,口心相传,看来是早已面目全非了。纪晓岚认为尽管这些故事都是用来讽刺俗儒的。但不能说是无缘无故的。
然空穴来风,桐乳来巢乎。
但是门户空洞风就随之而来、桐子似乳头引来鸟雀筑巢(语出《庄子》)——流言蜚语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吧。
因果
      先姚安公性严峻,门无杂宾。一日与一褴褛人对语,呼余兄弟与为礼,曰:此宋曼殊曾孙,不相闻久矣,今乃见之。明季兵乱,汝曾祖年十一,流离戈马间,赖宋曼殊得存也。乃为委曲谋生计。
先父姚安公(纪容舒)性情严峻,平时很少与闲杂人等交往。然而,有一天,却有一位衣衫褴缕的人坐在堂上,先父恭敬地陪着他吃茶说话。一会儿,先父又把我们兄弟几人唤上堂来,与此人见礼,并对我们说:“这位先生就是宋曼先生的四世孙。我们纪、宋两家失去联系已经很久了,今天才见了面。想当年,正遇上明朝末年的战乱,那时候,你们的曾祖父(纪润生)年仅十一岁。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多亏曼珠先生将他收留教养,才得生存下来。”于是,先父便留下这位宋曼珠的后裔在家中,并多方为他谋求生计。
       因戒余兄弟曰:义所当报,不必谈因果,然因果实亦不爽。昔某公受人再生恩,富贵后,视其子孙零替,漠如陌路。后病困,方服药,恍惚见其人手授二札,皆未封。视之,则当年乞救书也,覆杯于地,曰:吾死晚矣。是夕卒。
  此后,先父还经常以此事为例教诫我们兄弟说:“别人对我们有恩有义,我们理当尽心尽意去报答,且不必去谈论因果如何,而事实上因果丝毫不会差错。过去曾有个人受过别人的救命之恩。后来这人富贵了,眼看着恩人的后代衰败零落,却冷漠得如同素不相识的过路人。不久,这位富贵人得了一场大病,他刚要举杯服药,恍惚间见有人递给他手里两封信,信封且不曾封口,他抽出信函一看,竟是当年他危难时亲笔写给恩人的求救信。他又是惊恐、又是悔恨,当下把药杯掷之于地,长叹一声说:‘我死得太晚了!’当天夜里,他就断气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