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园诗话》卷一·五四·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弦。

(2020-05-12 07:10:47)
《随园诗话》(43)原文:
      余长姑嫁慈溪姚氏。姚母能诗,出外为女傅。康熙间,某相国以千金聘往教女公子。到府,住花园中,极珠帘玉屏之丽。出拜两姝,容态绝世。与之语,皆吴音;年十六七,学琴、学诗,颇聪颖。夜伴女傅眠,方知待年之女,尚未侍寝于相公也。
 我的长姑姑出嫁给慈溪的姚家。姚氏的母亲擅长作诗,出门在外担任女孩子的家庭教师。康熙年间,某军机大臣以千金之资聘她去家里教育培养女儿(从下文看,似乎是干女儿)。到府上,住在后花园的闺房里,珠帘玉屏,陈设极美。两女孩子出来拜见,容态绝世惊艳。跟她们说话,皆是吴地方言;年纪十六七岁,学琴、学诗,很是聪慧颖敏。夜里陪伴老师同眠,才知道是待嫁之女,尚未侍寝于府上的老爷。
忽一夕,二女从内出,面微红。问之,曰:“堂上夫人赐饮。”随解衣寝。未二鼓,从帐内跃出,抢地呼天,语呶呶不可辨;颠仆片时,七窍流血而死。盖夫人赐酒时,业已酖之矣!姚母踉跄弃资装,即夜逃归。常告人云:“二女,年长者尤可惜。”有《自嘲》一联云:“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弦。”
  忽然有一天夜晚,二女子从内房出来,面色微红。问她们,说:“正堂夫人赏我们喝酒了。”随后解衣就寝。不到二更天,从床帐内飞跃而出,抢地呼天,嘴里一直不停地说话,但不知道在说啥;颠仆挣扎了一会儿,七窍流血而死。一定是夫人赐酒时,已经下了毒啊!姚母见此,吓得走路都摇摇晃晃,连行李盘缠都没有拿,连夜出逃,一直逃回了家。后来,她经常给别人说:“两个女孩子都好,年长者尤为可惜。”有《自嘲》一联写得极好:“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弦。”   
    
        傅,形声字,从人,声尃(f),尃也表意,意为“培育奇花异草”,引申为“讲解奇花异草”、“传授知识”。“人”与“尃”联合起来表示“传授知识的人”。本义教师,引申义教授、教导、教育,辅佐、辅助。也可做姓氏。傅,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如:太傅;少傅,是传授“道”的,也就是传授成就王道、帝王之道的人;在百姓中则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往往是将传授技能、知识的师与传授品德、道德教育的傅一起由一人承担,所以在民间就一并称为“师傅”。
      
         女傅,意思是给女孩子当老师。有电视剧《女傅》(又名《班淑传奇》),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官职,是小说和电视剧里虚构的。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写《汉书》,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就谢世了。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g)”(当时人们把学识高、品德好的妇女尊称为“大家”)。所谓的“女傅”就是以班昭为原型编出来的。

       女公子,先秦时期特指诸侯的女儿,后使用范围扩大,用来尊称别人的女儿。《左传·庄公三十二年》:“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杜预注:“女公子,子般妹。”按即鲁庄公之女。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后汉书·皇后纪下·献穆曹皇后》:“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於国。” 李贤注:“留住於国,以待年长。”后因以称女子待嫁。清朝时所选的秀女,如果因为年龄小或者其他的原因没有成为妃嫔或婚配,留住在宫里,也称之为待年。
     
       侍寝,指帝王的嫔妃进御。是一件关系到帝王后嗣血脉的事情。皇帝会根据自己的兴致选择妃子侍寝。侍寝的人员包括已封的妃嫔、宫女、面首。特殊情况下会有官员上献的女子,赠送的女子。也指女子伴眠,多指嫔女对主人。唐李暇《拟古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抱香枕,开衾灭烛愿侍寝。”
      
     相公,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君子、生员(秀才、相公)、宰相的另外一种叫法。
    
      二鼓,即二更的意思,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为二鼓。

        酖,1、音dn。本义为嗜酒,引申为耽于享乐,沉溺。焉有喧呼酖酒以败善类乎?——《尉缭子》。2、音zhèn。鸩的异体字,用于“毒酒、用毒酒害人”之义,不用于鸟名。用酖的羽毛泡成毒酒:饮酖止渴;比喻:满足一时的需要,不顾后果。
       
       资装,指旅费;行李。《北史·辛德源传》:“ 德源本贫素,因使,薄有资装,遂饷执事,为父求赠,时论鄙之。”宋俞文豹《吹剑录》:“登舟则资装财物,皆手笔疏记。”苏曼殊 《绛纱记》:“女为余整资装,余即往吴淞 。”   真老实人言:
        既然是诗话,自然是就着诗来说。“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弦。”这一联诗,观察、描绘、义理、韵味,都值得称颂,完全属于写性灵的一类句子,所以得到袁枚的赞许。但是,读过这篇诗话,却是更加痛心和惋惜。冰雪聪明的两个江南女孩儿,因为家境贫穷,因为恶妇妒心而早早送了性命。或许,正是因为才情过人才惹出了祸端。
        因为诗句绝美而送命的,史上还真有。《唐才子传》载,刘希夷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尝作《白头吟(即代悲白头翁)》,一联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叹曰:“此语谶也。石崇谓‘白首同所归’,复何以异。”乃除之。又吟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复叹曰:“死生有命,岂由此虚言乎!”遂并存之。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