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敬而无失,恭而有礼
(2020-05-12 06:17:09)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认真谨慎地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解读】
德高不乏亲善者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己治人,《论语》一书记录孔子曾多次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点。《论语》前文说过“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与本节孔子提出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有德之人不会孤立无援,身边也不会缺少追随者,必定会有同他亲近的朋友。用儒家的观点来看,品德高尚的人不用担心自己孤独无助,他的德行会在无形中吸引许多品德同样高尚的人,协助他、支持他。一个人身边之所以不乏拥护者,是因为其自身有吸引人的魅力。而一个人只有德行高尚,才能具有超凡的感召力与影响力。
关于如何获得大家的拥护,赢得追随者,子夏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敬而无失”,二是,“恭而有礼”。敬,是指一种内心端庄的姿态,是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秉持这种态度做事情,就可以减少失误,这样大家都会尊重你。另外一点就是对待他人要谦恭有礼,内心保持着一种恭敬的态度,举止彬彬有礼,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如果你能做到这些,普天下的人就会对你如同兄弟手足一般,到那时,你还愁没有朋友吗?
【华杉详解】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子夏就着他的话安慰他说:君子做事肃敬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合乎礼仪,那四海之内,都是兄弟了。怎么会没有兄弟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真不像儒家观念。因为儒家的观念,第一就是孝弟,强调内外有别,远近有序,自己家人和别人家人,不一样!比如墨子说博爱,儒家就不认同,爱别人,怎么能跟爱自己家人一样呢?次序一定要清楚。所以子夏这话,又回到我们前面说的,要看“语境”。他这话的语境,是针对司马牛的兄弟之难,宽慰他罢了。后来,子夏也遇到家庭变故,他的儿子死了,他悲痛欲绝,眼睛都哭瞎了,曾子去吊唁,还批评他不应该,你不是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要接受吗?
对人生苦难的洒脱,那都是没摊到自己身上。摊上之后要能接受,圣人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