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2020-05-07 06:22:55)
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相帮助督促而又和睦相处,就可以叫作士了。朋友之间互相勉励督促,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注释】 
偲(s):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怡(yí)怡.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解读】
前面子贡问士,孔子提出了士的三个不同层次;这里子路问士,孔子则提出要处理好朋友之间、兄弟之间的关系。朋友结交多因意气相投,难免有偏袒徇私或者只有酒肉交情,故孔子强调“以友辅仁”,希望朋友间互相善意批评来提升德行;兄弟关系紧密就会言行少顾忌,反而容易因小事而生怨,所以孔子强调要兄友弟恭,这样兄弟之间才会和谐顺遂。这些回答都是在因材施教。
【华杉详解】 
子路问,怎样才能被称为士呢?孔子说,既能切切偲偲,又能怡怡如也,对朋友切切偲偲,对兄弟怡怡如也,就是士。 “切切”,是恳切,切磋;“偲偲”,是勉励,告诫;“切切偲偲”,就是切责,相互批评,相互规正,叫“责善”,责成你向善。儒家的朋友之道,就是相互批评的诤友益友,相互批评,是朋友的核心价值。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需要朋友来指出。曾国藩说,学习进步之道,唯有读书和交友。 老是批评朋友,不怕把朋友得罪了吗?当然不怕,如果善意的批评不能接受,本身就不是朋友。“切切偲偲”,本来就是择友之道。咱们能相互批评,咱们就在一块儿做朋友。不能相互批评,那纯是玩伴,就不是共同学习进步的朋友了。

兄弟和朋友不一样,朋友是选择来的,兄弟则是天生的。朋友可以绝交,兄弟不可疏离。所以朋友和兄弟,相处之道不一样,朋友尚义,兄弟尚恩,朋友以义和,兄弟以恩合。朋友是性格追求都相近,所以在一起。兄弟则可能和你性格追求都不一样,你非要跟他切切偲偲,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就会影响兄弟感情,那也不是你的责任。或者你以为是你的责任,但这责任你也负不了。所以对兄弟是“怡怡如也”,以和悦为主,和睦相处。 孟子说得更彻底,不仅兄弟之间不要相互要求,父亲也不要要求儿子!孟子说:“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说古代的人易子而教,你给我的儿子当教父,我给你的儿子当教父。为什么不亲自教自己儿子呢,因为我要求自己儿子,他一时做不到,做不到我就会动怒,动怒就会伤感情,伤感情就父子离心,没有什么比这更不祥的了。

“不祥莫大焉!”孟子的话,振聋发聩,今天有了现代心理学,我们懂得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伤害,懂得了童年阴影给人带来的一生无法摆脱的痛苦。火遍全世界的一本小说《无声告白》,说了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本小说,就讲你父母小时候怎么逼你进步,所以所有人都有共鸣。父母已经施加了那么大压力,如果哥哥再加入进来切切偲偲,非爆炸了不可。 我们再展开一下,兄弟之间不责善,父子之间不责善,那夫妻之间呢,就更不能责善了,那更伤感情。但是我们对照一下自己呢,往往在外面,没有能相互责善批评的朋友,而小时候被父母责善压力蓄积很深,长大后就发泄在自己兄弟姐妹、丈夫或妻子身上,老想改造自己的兄弟姐妹,尤其想改造自己的丈夫或妻子。

不祥莫大焉!相互改造,是朋友的责任,是家庭的毒药。家庭成员之间试图相互改造,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