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诗歌鉴赏专练(一)

(2020-04-28 10:16:36)
分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漫郎
陈与义
漫郎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须使鬼钱。
踏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付结跏禅。
【注】漫郎:指唐代道家学者元结,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
拄笏看山:比喻在官有高致。元:本来。跏禅: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借用典故,表达出自己做官十年间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的形象特点。
B.颔联前句表面写透过镜子看到自己已双鬓斑白,实则暗示一事无成的无奈感慨。
C.颈联前句用“星霜”写岁月变幻,用“惊人句”写诗人有才华,表现了诗人的自负。
D.尾联将自己过去壮志难酬与现在只好坐跏修禅进行了对比,悲愤之情寓于其中。
15.本诗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试从正侧结合的角度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借用典故,表达出自己做官十年间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的形象特点。
B.颔联前句表面写透过镜子看到自己已双鬓斑白,实则暗示一事无成的无奈感慨。
C.颈联前句用“星霜”写岁月变幻,用“惊人句”写诗人有才华,表现了诗人的自负。
D.尾联将自己过去壮志难酬与现在只好坐跏修禅进行了对比,悲愤之情寓于其中。
【解析】C项,“表现了诗人的自负”分析错误,这里主要是通过写自己有才华但难以实现来突出社会的黑暗,从而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故选C。
15.本诗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试从正侧结合的角度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分)
正面揭露现实的黑暗。如用“天地元须使鬼钱”表明现实社会巾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丑恶现实。 
侧面揭露现实的黑暗。如“拄笏看山了十年”“踏破九州无一事”两句诗,通过写自己为官十年却一事无成的遭遇,间接突出了社会环境的黑暗,让有才华之人难以实现理想抱负。(每点3分)
【解析】题目是,本诗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试从正侧结合的角度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已经告诉考生主旨是“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手法是“正侧结合”,这就有了答题方向。只需找出哪里是正面哪里是侧面,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即可。首先找出正面揭露社会黑暗的句子,这个比较容易,是“天地元须使鬼钱”。连“鬼钱”都使,可见这个社会是多么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再着一“元”字,意思是“本来”,似乎应当应分,更加强了社会现实的丑恶。侧面描写不太好理解,可从文中诗人的形象和遭遇来分析。“惊人句”写作者很有才华,但结果却是“拄笏看山了十年”“踏破九州无一事”,只好“结跏禅”。为官十年却一事无成,当年的壮志抱负早已在现实的黑暗中消磨殆尽,现在只好坐跏修禅,悲愤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写自己的遭遇侧面揭露现实的黑暗。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并以此来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2)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注】坐隐:围棋或者下围棋的别称。手谈:围棋对局的别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负”字用得颇妙,取“辜负”之意,平日为案牍劳形的人偶尔无事下盘棋,确有辜负大好时光之嫌,也不乏忙里偷闲的意趣。
B. 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的隐逸之乐,更胜过和那些庸俗之人空谈闲聊,突出了弈棋的雅趣。
C. 颈联并没有细致描摹双方的博弈过程,而是强调对弈时间之久,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
D. 尾联可谓神来之笔,把之前的下棋岑寂陡然打破,有慨叹有议论,并且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人生哲理。
15.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负”字用得颇妙,取“辜负”之意,平日为案牍劳形的人偶尔无事下盘棋,确有辜负大好时光之嫌,也不乏忙里偷闲的意趣。
B. 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的隐逸之乐,更胜过和那些庸俗之人空谈闲聊,突出了弈棋的雅趣。
C. 颈联并没有细致描摹双方的博弈过程,而是强调对弈时间之久,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
D. 尾联可谓神来之笔,把之前的下棋岑寂陡然打破,有慨叹有议论,并且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人生哲理。
C项,“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说法错误。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堆积在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了灰尘,意在侧面写出两人对弈时间之久,并非真实情景。另外,“客人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中”错误。“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是用客人和车马已久等在门外的画面侧面描写出主人对弈之入迷,局势之紧张,对弈之旗鼓相当,哪怕客人在外等候多时,主人也全然不知。
15.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下棋、意趣高雅、专注沉稳、善思克敌的弈棋者形象。
喜爱下棋、意趣高雅。
首联描写了忙里偷闲的文士恐有负大好时光,又禁不住心头之好,下棋自乐,表现了弈棋者对围棋的喜爱。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之乐,更胜与俗人闲谈,突出了弈棋者的高雅情操。
神情专注、心思沉稳。
颈联“簿书堆积尘生案”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对弈时间之久,令人浑然不觉,连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从侧面描写了弈棋者的专注。“车马淹留客在门”一句,用客人在门外等候已久,弈棋者却全然不知的画面侧面描写出其忘我的状态,与颔联的“坐隐”相照应。
善于总结、克敌制胜。
尾联弈棋者一边下棋,一边留心总结棋局的启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我提醒。弈棋者沉着冷静,最终打败对手,克敌制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在论述小年时,用“_________”的例子证明有的生命短暂不足月余;真正的逍遥,应在顺应天地万物本性的同时,“_________”,才能自由随心无所依。
(2)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得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1)朝菌不知晦朔   (而)御六气之辩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B.“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C.尾联两句描写月亮升起时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忧愁、冷寂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D.诗歌主要通过写主人公院中所见所感,抒发其忧思难解,但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常。
15.诗歌颔联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写得细腻深刻而委婉含蓄。试结合诗句简析如何达到这一效果。(6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B.“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C.尾联两句描写月亮升起时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忧愁、冷寂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D.诗歌主要通过写主人公院中所见所感,抒发其忧思难解,但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常。
C 【解析】C项尾联中“夕”,傍晚。“暮”,傍晚。这两句描写的应是“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
15.诗歌颔联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写得细腻深刻而委婉含蓄。试结合诗句简析如何达到这一效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映衬。春残落花无数,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芳龄女子独立庭院,青春在消逝,欢娱难再,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
(2)反衬。暮春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何况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呢!偏偏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
(3)融情入景或情景交融。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融情入景(或情景交融),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表达自己梦醒之后的惆怅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乞丐的故事来论证尊严的重要性。
(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飘零来表现南宋国事危亡,个人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2)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3)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重阳日荆州作
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注]吴融,晚唐诗人。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
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D.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
15.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
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D.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
D(“下楚台”蕴含着诗人落寞失意的情感,“独登台”蕴含的情感除了落寞失意,还有老弱多病的愁苦、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15.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诗歌颌联写诗人欲饮酒以自宽,但冷酒入愁肠难辞一醉;想佳节登高赏菊,但天气温暖菊花未开不得观赏。
(3分, 答出一句意思给1分,答出两句意思给3分,意思对即可)
表现诗人遭逢人生失意,漂泊异乡,遇佳节难以遣的凄凉悲哀之情。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蒹葭》中主人公热烈思慕伊人,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而道路却高而险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常用香草象征高洁,《离骚》中诗人以采摘芳草为喻,来表明自己品行高洁却无端遭受指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宋荣子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出了超然的态度,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2)既替余以蕙兮  又申之以揽茝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归梦
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注】伐叛:讨伐乱臣贼子,指安禄山、史思明等。“雨急青枫暮”和“不用楚辞招”均化用自《楚辞•招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两联写历史叹身世,后两联述梦境发感叹,全诗以虚衬实,感人至深。
B.诗人通过对道路时通时阻,以及江山日见冷寂萧条的描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C.诗的颈联写梦魂在急雨中难辨方向,难以飞越遥远的路途,隐喻着现实的艰难。
D.最后两联运用典故,暗示了诗人和屈原有相似的处境、命运和相同的忧国忧民情怀。
1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两联写历史叹身世,后两联述梦境发感叹,全诗以虚衬实,感人至深。A 【解析】诗的前两联是写“现实”而不是“历史”,而且全诗是虚实结合,不是“以虚衬实”。
B.诗人通过对道路时通时阻,以及江山日见冷寂萧条的描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C.诗的颈联写梦魂在急雨中难辨方向,难以飞越遥远的路途,隐喻着现实的艰难。
D.最后两联运用典故,暗示了诗人和屈原有相似的处境、命运和相同的忧国忧民情怀。
1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感时伤世。长期战乱、江山冷寂萧条,诗人内心深感忧虑。
(2)感叹身世。迟暮之年,孤独地四处漂泊,只能苟且求活。
(3)思念家乡。对家乡(长安)魂牵梦绕,但归乡之路艰难、遥远。
16.补写出下列句于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卫风·氓》中用来表现因思念而痛苦,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的惨败,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             ”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             ,             ”两句,既是自况,又借以勉励同乡晚生马生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1)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2)赢得仓皇北顾  气吞万里如虎
(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清明
陈与义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与蹴鞠,只将诗句答年华。
[注]王官谷,《新唐书·司空图传》: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见志日:“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淮阴候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蹴鞠,也作“蹴鞠”、踢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清明时节雨后天晴散步涧边、荒林的见闻感受。“闲”写悠然之意,“乱”渲染了荒凉气氛。
B.颔联“寒食清明”与“暖风迟日”对,写清明气候特点;“惊客意”与“醉梨花”对,以情对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C.古代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之外,还有很多户外活动,如首句写到的踏青,尾联第一句中写到的荡秋千和蹴鞠。
D.尾联上句中的“不用”一词正话反说,写出了诗人玩乐中的兴味;下句中的“只将”一词直抒胸臆,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15.本诗颈联运用典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清明时节雨后天晴散步涧边、荒林的见闻感受。“闲”写悠然之意,“乱”渲染了荒凉气氛。
B.颔联“寒食清明”与“暖风迟日”对,写清明气候特点;“惊客意”与“醉梨花”对,以情对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C.古代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之外,还有很多户外活动,如首句写到的踏青,尾联第一句中写到的荡秋千和蹴鞠。
D.尾联上句中的“不用”一词正话反说,写出了诗人玩乐中的兴味;下句中的“只将”一词直抒胸臆,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D [解析]“正话反说,写出了诗人玩乐中的兴味”“营造出欢乐的氛围”错,“不用”“只将”这两个词语抒发了诗人对时又清明、年华流逝的感叹。
15.本诗颈联运用典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上下句分别运用司空图隐居中条山王官谷,韩信得遇漂母饭的典故。
诗人借司空图隐王官谷之典,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怅惘;(2分)
借韩信得遇漂母饭之典,表达自己无所建树、苟且偷生的失意。(2 分)
诗人自称“书生”“壮士”,志向不得实现而无奈投老、偷生,满怀自怨自艾之悲愤。(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属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写出了诗人忍受委屈、责骂,压抑意志,流露出几分无奈。
(2)人生的悲剧多在于得意忘形,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就写出了秦王朝统治者的唯我独尊。
(3)刘禹锡《陋室铭》“          ,            ”两句写出了他的朋友圈,他结交的都是博学的人。

1)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