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庶矣则富之教之
(2020-04-17 06:11:15)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适:往,到……去。仆:动词,驾御车马。亦作名词用,指驾车的人。庶:众多。加:再,增加。
【解读】
本章孔子提出了“先富后教”的政治思想,认识到经济富裕是德教的基础。孔子重视教化,但并不凭空言道,而是明白教化是在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成 效的。所以,一定要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华杉详解】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
荀子说:“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庠序”,地方学校。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六种礼仪。十教,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富民政策,教育政策,是中国几千年治国思想的主流,周文王就是以富民政策、教育政策,再加上移民政策起家的。别国一家给一百亩地,移民到周的,他一家给一百五十亩,而且只要有才干,被选拔做官的,无论从哪国来,什么出身,都给予世袭贵族待遇,这样大量吸引移民,周越来越富庶,最终兼并了商朝三分之二的土地,并在他儿子周武王任上推翻了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