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第十四: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
(2020-04-09 06:25:31)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释】
阙党:孔子在鲁国所居地名,又叫阙里。将命:在宾主之间传言。居于位.据《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王人之北南面。''可见居于位不合乎当时礼节。并行:据《礼记.曲礼》“五年以长,则后随之。"童子和先生并行,也不合礼。
【解读】
此章表明孔子特别注重教育年轻人要注重礼制,长幼有序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之一。孔子从阙党童子的言行举止上判断出他不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而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因为真正追求上进的人,会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表现在外就是待人谦逊,处事恭敬,行为举止都在规矩法度之中。
孔子没有直说传信这件事,而是评论少年平时行为的无礼,从而作出了否定的判断。按当时礼仪,“凡父母在,子虽老不坐。”(《礼记·内则》)何况少年?任何场合,只要有长辈在,未成年人都只能站着。有时有座,也是在边远席子上。“童子隅坐,无有列位。”(《论语集释》)走路也有规矩,“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礼记·王制》)与父辈走路要跟在后面,与兄长走路可大体并行,仍是或左或右稍后一步。可是,阙党童子不讲长幼、尊卑,大模大样地与长辈同坐、并行,何其无礼!
【华杉详解】
“阙党”,五百家为一党,党,是一个镇子,这个党的名字叫阙。童子,是未成年的少年。命,是出使,替宾主传达辞命。阙党的一个少年,受主人之命,来向孔子送信传达信息。旁边的人看了,觉得这小孩有出息呀!小小年纪,主公就派他来办事了。就问孔子:“这小孩是肯求上进的人吗?”
孔子说:“我看他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又看见他与长者并行,他呀,不是求上进,是求速成。”求上进的人,在意的是自己的修行,始终保持谦卑。求速成的人,咄咄逼人,要人赶紧给他承认和落实待遇。
按古礼,小孩应该站着回话,不应该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去。这孩子呢,急于表示我已经是来办大事的大人了,刻意地要大模大样坐上去。行路,应该让长者走在前面,他却故意要跟长者并排走,也是宣示我和你平起平坐。所以这孩子呢,他并不是求上进,而是求速成:我是大人,我是大人,你们都要承认我!
求上进,不求速成。成功或被承认,都来自于时间,来自于等待。而且,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也一辈子没等来,又怎么样呢?夭寿不贰,只求我自己上进,不求速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问修行,不问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