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了凡四训》:夭寿不贰丰歉不贰穷通不贰

(2020-03-24 06:45:07)

原文经句: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内容提要:这期节目我们要讲解的这段话实际上是对“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非常好的诠释,即:如何培养自己无思无虑的清静心及气定神凝的状态。

“孟子论立命之学”,这段话源自《孟子》:“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的“立命”二字便源于此。何谓“立命”?“立命”即认识命运、把握命运、改造命运之意也。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生命的理想状态呢?孟老夫子告诉我们,“夭寿不贰”。

夭折和长寿似乎是天壤之别的两个概念,其实它们是相比较而来的,例如:人们的平均寿命在80岁,那20岁相比较就是夭折短命;假设人们的平均寿命是150岁,那80岁就算夭折了。所以短命也好,长寿也好,对于一个不比较的人来讲,都是自在的。哪有短命和长寿之分?这就是“夭寿不贰”之意。

“丰歉不贰”,让人活得自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有贫的乐,富有富的使命和社会责任,都可以过得很幸福。将财富用在正当的地方,回报社会,支持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弘扬伦理道德,改变社会风气。

“穷通不贰”,穷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是内在自我世界的显现。不动心,不比较,安住在自己的位置,敦伦尽份就好。

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不贰”,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选择比的内容,可以在德行、才华、情怀、智慧、修为、心量、付出上去跟别人比,但又不是比结果。这一比就比到根儿上去了。通过上述内容的对比,自己就会明白: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比自己好,一定是有许多原因的。比如,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工作上尽忠职守、认真负责;心胸修为上有雅量,什么都能包容;常怀感恩心、报恩心;还有的人,付出比我们多,付出的时候不叫苦不叫累,而自己却斤斤计较,总想干活少,拿钱多,离家近;还有的人身体比自己好,那就要在养生方面多向他人学习。

还有一种比法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法,培养自己知足常乐的心;但是跟不如自己的人比,如果带有一种炫耀之心,对于被比的人来说,是一种伤害。这些内容在具体操作之时皆要把握。

我认为最好的比较方法是跟自己、跟父母长辈比。父母长辈操劳一生、付出的多,又得到了多少呢?如果我们付出的少得到的多,我觉得愧对于父母;跟自己的过去比,过去自己穷愁潦倒,工作、生活不安定,相比之下现在生活环境良好安定,这也是一种比较之法。

换一个角度看,有的时候攀比会让人产生生命的动力,但最关键的是攀比之后心中难以平静,损伤自己的身体。一比较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肝火一旺,内脏器官受到影响,导致脾胃消化问题;争强好胜的心,使肾上腺素飙高,带来心脏重负。体质一降低,茶食无味、难以入睡,对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学习让自己无思无虑的方法,既有利于个人在决策之时,能够看得清楚明白,同时又是健康养生的秘法;除此之外,心胸宽广、心态祥和宁静,反而会增加个人魅力,使得他人愿意与自己交往。

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对周围所处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培养自己广博的情怀和无思无虑的心境,活在“不贰”的世界里,不去攀比;即便要比,也要向别人的优点学习,不断提升人格修为和生命的质量,个人命运定会越来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