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第七: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2020-03-19 06:29:59)公曰:“何谓士人?”哀公问道:“请问什么是士人?”
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道术:道德学术。
孔子回答说:“所谓士人,他们心中有确定的原则,有明确的计划,即使不能尽到行道义治国家的本分,也一定有遵循的法则;即使不能集百善于一身,也一定有自己的操守。
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
因此他们的知识不一定非常广博,但一定要审查自己具有的知识是否正确;话不一定说得很多,但一定要审查说得是否确当;路不一定走得很多,但一定要明白所走的路是不是正道。
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
知道自己具有的知识是正确的,说出的话是确当的,走的路是正道,那么这些正确的原则就像性命对于形骸一样不可改变了。形骸:人的形体、躯壳。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富贵不能对自己有所补益,贫贱不能对自己有所损害。这样的人就是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