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曰:“有清白之士者,不可以爵禄得;守节之士,不可以威胁。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
黄石公说:“品行高洁的人,不能用爵位、俸禄打动;坚守节操的人,不能用刑罚逼迫。招引品行高洁的人,要以礼相待;招引坚守节操的人,要能有助于实现他的理想。”
何以明之?为什么呢?
郭隗说燕昭王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厮役处。
郭隗劝燕昭王纳贤的例子就是明证。郭隗说:“帝王者与老师相处,君主者与朋友相处,称霸者与臣子相处,亡国者与仆役相处。
诎指(降低身分,屈己下人)而事之,北面受学,则百己者至;
曲意顺从,虚心求教,百倍于自己的人才都会前来;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
求贤不持久,求教没恒心,就会得到十倍于自己的人才;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人家主动前来,自己才去迎接,那只能得到才能与自己相仿的人。颐指气使,只能得到奴仆。恣睢奋击,呴(同“吼”)藉(践踏;欺凌)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放纵暴戾,怒吼喝叫,那就只能得到奴才了。”
此乃古之服道致士者也。
这是古时候招贤纳士的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