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一: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2020-03-14 09:22:06)
蜀人石异,黄鲁直黔中时从游最久。尝言见鲁直自矜诗一联云:“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以为晚年最得意,每举以教人,而终不能成篇,盖不欲以常语杂之。然鲁直自有:“山围燕坐图画出,水做夜窗风雨来”之句,余以为气格当胜前联也。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五《王厚颂二首》其二:
夕阳尽处望清闲,想见千岩细菊斑。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可见并非“终不能成篇”。然确乎“以常语杂之”,有句无篇,则虽尝成篇,于众人记忆视域,犹等如未成篇也。
【名句】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人得到清风明月,便是好朋友; 大自然创造的山水就是最好的画卷。
【评】人得交游是风月,交游如风月,变幻无际,可风轻月淡,即俗世之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也,也可紧风愁月,即所谓"风云际会"是也,可如风月,了来无碍,了去无痕,缘来则聚,缘去则散,无需系于怀.唯此,方可领略"我是天空间的一片云,偶尔投射在你的心波"之妙.也可如风月,朦胧阴晦,阳奉阴为,倾刻翻脸,铁马金戈,狂风大作.此可谓庄子之"有所囿"。利系于心,风月之变何从避哉?前一种乃清风明月,境会当于文人逸士得之.若俗务塞心,则沦为第二类,稠风密月是矣。
然则黄庭坚当取前意,若是叹喟人世,则不会有第二句"天开图画即江山".两者相合,皆自然之谓也.人之交游,如同天工开物,纯以自然笔力,无雕琢之意,却浑然天成,图画自出.此即"天开图画即江山",而非"天开江山即图画",一言曲尽自然.世之成画者,皆缘天成,而此天非有意志之天,乃本真如此,无假人手。
《题胡逸老致虚庵》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毂,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崇宁元年,黄庭坚遇赦,离开川蜀,次年又被贬到广西宣州,这首诗就写于这两次贬谪之间。诗题中的“胡逸老”史料记载不详,“致虚庵”是他的书房名。黄庭坚在旅途中经过胡逸老的住处,题诗相赠。
家中有万卷藏书,就可以用来教之成材,给子孙后代留下大笔的财务,却常常招致灾祸。如果家中富足,且有仁义之举,能赈济穷苦之人,必能得到好的子孙,就如同珍珠生于老蚌。
安坐静观山水,山犹如画图一样展现在眼前,那水就像夜晚窗外的雨水随风而来。观山观水都会从中体会到其妙处,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ying)常作灾”,诗的首联就作出警世之语,家有藏书万卷,可以用来教子成材,给儿子留下财富,可以却常常招致灾祸。“籝”是箱笼之类的竹器。《汉书》云“遗子航警满籝,不如一经。”《老子》里面也记载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颔联“能与贫人共年毂,必有明月生蚌胎”,第一句出自《后汉书》“每有饥馑,辄载粗毂于城门,赈与贫馁,不宣己惠”。这是在赞美胡逸老的仁爱之心,说他在灾年能拿出粮食来与贫人共享。后一句出自《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家中出俊才。书法家韦端是三国时政治人物,任凉州牧。他有两个儿子:韦康、韦诞。二子一武一文,韦康继承父业,任凉州牧。)这一句是比喻子孙有才德。这两句诗合起来告诉我们要乐善好施,家中富足,要有仁义之举,周济穷苦之人,那样就会有好报。前四句合起来就是黄庭坚在赞美胡逸老善于教子,为富仁义。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这是写景,诗人安坐庵中,静观山水,山就像图画一样展现在眼前;夜晚倚靠窗前,雨水随风而来。这是脍炙人口的两句诗,得到过许多文人的赞美,一是化静为动,将致虚庵的景物用动态描绘出来;二是化实为虚,山水本是实景,却用虚写,山如图画,水随风来,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三是视觉、听觉相交融,闲坐观山,静坐听雨,多么从容、闲适。
最后一联是感悟,“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黄庭坚他们观山观水,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这两句颇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有观水的故事: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有似乎德。(因为它川流不息而且周遍,使生命生生不息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性’)”在《论语》中也有类似“观水观山”的说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从整首诗看,黄庭坚标举出来的理想人格境界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儒家的仁义,道家的虚静,还有佛家清净本心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