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虚构

分类: 大阅读理论基础 |
小说中的虚构
文/孔德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08/4650941f792a4578841cec577776bdf8.jpeg
虚构是小说的一大特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虚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一、什么是虚构?
二、小说和虚构的关系?
三、虚构和虚假是一回事吗?
四、事实和真实是一回事吗?
五、怎么理解小说的真实?
六、真实和虚构是什么关系?
首先,虚构的东西必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也就是艺术的真实。情节可以是假的,但情感或精神必须是真的。“用虚构巧妙地伪装起来”,正如小说家言:“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
其次,真实可以分为看到的真实(眼睛的真实)和体验到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其实是心灵(精神)的真实。这样我们就得到启发: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无需照搬生活,这就是虚构的必要性。
对于小说家和阅读者来说,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正如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没有一种语言是绝对不骗人的。卡夫卡也认为,说真话是困难的,因为真话虽然只有一种,但它是活的,因此有着活生生的变幻不定的脸。因此,艺术中有关真实与否的标准不是参照日常生活的外部逻辑,而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揭示出了人类精神的本相。
因此我们说,虚构是一种超越性的想象,虚构不等于虚假。心灵的真实不等于眼睛的真实。每个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呈现。真实的方式,也存在着不同的关于真实的本质,艺术家们发现了这种真实的变化,而他们的心灵所体验到的东西,却是传统的艺术方式无法再穷尽的,故寻求新的传达方式也就成了必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08/b29a1a945ed74f449b7f5191ce427604.jpeg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高考题中对于虚构的考查: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参考答案: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3)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参考答案: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再来看几个名著中的例子:
在《生死疲劳》小说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一世为人……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08/5642a699204041d1af8000728553d589.jpeg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小说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 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说,一切叙述都或多或少的包含有虚构。因而,虚构是天然存在于小说中的,不存在没有虚构的小说。区别只在于虚构成分的多少和作者对待虚构的态度。
因而文学理论家给出了小说的定义——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的故事。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也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因此可以说,虚构是为了更好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