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托马斯身心分离的背后,是对媚俗的反叛
(2020-02-11 11:01:08)0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哈姆雷特说:“绝非仅仅是活着,还是死去。”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而米兰·昆德拉则说:“无意义,我的朋友,这是生命的本质。”
米兰·昆德拉成名于捷克,定居于法国。1984年,他发表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小说受到《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并在1985年5月份获得耶鲁撒冷文学奖。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关于爱与责任的讨论,对轻与重、灵与肉的思考,将读者引入二次元对立的哲学层面。
生命中有很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比如人生责任,它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在书的开头,作者由尼采的“永动回归观”切入,引出了两条主线:
一条是托马斯与特里莎在社会背景下的爱情,引发对轻与重、灵与肉的思考;
一条是萨比娜与弗兰茨的感情,充满对媚俗的反叛。
作者通过人性对感情基本面的需求,以及想要逃离内心的痛苦,来不断寻找存在的意义。
作家周立民评价本书说:“几乎找不到一句废话,昆德拉的小说没有死胡同。”
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二元的绝对对立,在轻与重、灵与肉的剖析后,作者告诉我们要平衡,过于轻则浮于空中太虚,无而不可及,过于重则沉于大地,太实在而不自由。
02 生命的轻与重,来自于唯一性
托马斯与特里莎相识于小镇,特里莎在他身上,看到与自己6个行为的共同点,觉得这是爱情的缘分,毅然拎着箱子去找他了。
恋爱是轻盈而美好的,而责任是沉重有负担的。
托马斯曾经离异,使他产生对家的恐惧,他渴望女人,又害怕承担责任,所以他同时拥有很多情妇,却跟她们若即若离,独创了“性友谊”调和法,从不跟其中如何一个情人过夜。
可在见到特里莎后,他感到跟她一起很愉悦,竟勾起跟她同眠共寝的欲望,会在她做噩梦时安慰她,会因为她跟别人跳舞而产生嫉妒。
托马斯的前后矛盾,缘自他对特里莎产生了爱,并在乎她的感受,他选择了承担责任,与特里莎结婚。
可结婚后的托马斯,并不愿放弃与情妇们约会,这让特里莎痛苦,每晚噩梦连连,她逃脱父母沉重压抑的家,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托马斯的独一无二,在一次次被欺骗后,她再次选择了逃离。
特里莎渴望身心合一,可托马斯的灵与肉是分离的,这是她痛苦的原因。
回归单身的托马斯,并没有感到轻快,他满脑子都是特里莎的影子,于是,又重新回到她的身边,此刻他的内心只有一个声音:“非如此不可!”
非如此不可,是他对爱情的妥协和让步,生命的唯一性,让他珍惜特里莎的情感,他放弃轻的自由,选择了重的担当,这也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03 不媚俗的态度,是对生命的尊重
媚俗是什么?
昆德拉说:“媚俗,起源于无条件的认同生命存在。只要留心公众的存在,就免不了媚俗,不管我们鄙视与否,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
萨比娜是一个画家,她的祖父是位市长,留给她唯一的遗产是顶帽子,在她心里,帽子是独创精神的一个标志,一直带在身边。
她喜欢过托马斯,喜欢他自由的思想,也爱上过弗兰茨,爱他的知书达理。
萨比娜对生命的尊重,是不断的背叛,她不愿认同被强加的思想。她在14岁时就离家出走,她想进入奇妙未知的世界。
她与弗兰茨在一起时,思想却与他有很多误解,只因他俩的人生经历不同,与萨比娜从小生活的坎坷相比,弗兰茨的生活太过平淡顺利。
在萨比娜心中,她讨厌别人的言行不一,厌恶虚伪的微笑,她在心绪低落时,更喜欢去墓地走一走,那里的安静吸引着她,她认为,只有远离人群才有可能活出自我。
弗兰茨被萨比娜的率真吸引,想要与她结婚,可萨比娜一想到他俩价值观的不同,爱便沉重起来,成了一个包袱,果断决定离开他。
萨比娜去了巴黎,开了画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一生是轻盈的,反叛媚俗也反叛一切形式主义,只愿跟随自己的内心走。
能坚守内心的人,是不媚俗的,这让我想起萧红,她也是不媚俗的女子。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不满父亲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摒弃千金大小姐身份,过着流浪的生活。
她在遇到萧军后,与他一起在哈尔滨过穷日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她依然乐观开朗,可发现萧军的心不在她身上后,毅然离开了他,继续去流浪。
不媚俗,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不强迫自己迎合别人,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04 无要求地付出,成就爱与生命的璀璨
如书中所说,人生的责任是沉重的负担,那么,对别人的期盼,也是沉重的负担。
轻与重不是永恒不变的,当托马斯不再逃避,与特里莎携手田园牧歌生活时,他的内心却变得轻松起来。
而特里莎总担心托马斯会离她而去,被心里的疑虑压得喘不过气,最后,却在小狗卡列宁身上找到轻松的答案。
原来,对爱情的度量、测试和试探,只会削弱爱情。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
我们的不幸福,是因为在飞速向前的生活中,要求越来越多,欲望越来越大,得到的远没有想要的多。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的最后,昆德拉告诉我们:“爱是妥协,是让步,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是无私的、无要求的爱。”
我们越想要完美的爱情和人生,欲望就越多,生活就变得越沉重。当我们对人生没有过多欲望时,生活就变得简单而纯粹,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轻与重是对立的,也是所有对立里最神秘、最模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就如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也?”
所以,请选择你自己的存在方式,活出自我的本真,让生命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