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孔子四恶

(2020-01-06 06:48:41)
【原文】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憎恶的人或事吗?,孔子说:“是有所憎恶的。憎恶宣扬别人过错的人,憎恶身居下位而毁谤身居上位的人,憎恶勇敢而无礼的人,憎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孔子问:“赐,你也有憎恶的人和事吗?”子贡说:“我憎恶抄袭他人之说而自以为聪明的人,憎恶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自以为直率的人。”
【注释】 
恶(wù):厌恶。流:晚唐以前的本子没有“流''字。窒(zhì):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徼:音jio,窃取,抄袭。讦(jié):攻击、揭发别人。
 【解读】
此章通过孔子和子贡的对答,对有悖道德规范的四种人和作风不正的三种人作了揭露和斥责。由此可见,君子虽然博爱但也有所憎恶,并非是无原则、无是非地爱一切人的好好先生。
第一种,“恶称人之恶者。”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16?5』先生说:“对人有益的快乐有三种,对人有损的快乐亦有三种。喜欢把自己节制于礼乐中,喜欢称道别人善处,喜欢多交贤友,这就有益了。喜欢骄纵放肆的快乐,喜欢怠逸游荡,喜欢晏安淫溺的快乐,这就有损了。”)有益于人的快乐有三种,其一是乐道人之善,道人之善,自己心向往之,即有向善之心,人闻之亦会更加努力。反之,扬人之恶,乃是己行不善之事,污己之德行,甚至招祸,此乃子之所恶者。
《弟子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第二种,“恶居下而讪上者。”为何不说“恶居上而讪下”?讪,毁谤、诋毁、批评的意思。居下位的人为什么不能毁谤上级呢?这不是专制主义的作风吗?盖上下级之间的毁谤,造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上级有了命令,下级不执行,还要诋毁上级,会造成意识形态的混乱,造成上情不能下达。而下级的毁谤对吗?两种情况,或对或错。我们假定不对,影响恶劣。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19』孔子说:“中才以上的人,可和他讲上面的,即高深的。中才以下的人,莫和他讲上面的,只该和他讲浅近的。”)虞于见识等原因,上情之深刻内涵或有下不能理解者。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8?9』孔子说:“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所指导之用意所在。”)
所以,不要轻易地批评上级。或许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上级的所做决定的真实意义。孔子是止杀的,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盖因少正卯居下而讪上之故也。所以孔子憎恶在下位而毁谤上级的人。而在我们中国古代,大不敬也是要被砍脑袋的,为什么要砍脑袋?是君王嗜杀吗?魏末晋初人张斐《进律表》解释,“亏礼废节,谓之不敬”,是因为亏礼废节。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肆意毁谤上级,于德失德,于义失义。
第三种,“恶勇而无礼者。”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2』孔子说:“恭而没有礼,便会劳扰不安。慎而没有礼,便会畏怯多惧。勇而没有礼,便会犯上作乱。直而没有礼,便会急切刺人。在上位若能厚其亲属,民众便会兴起于仁了。在上位的若能不遗弃与他有故旧之人,民众便会不偷薄了。”)勇而无礼会犯上作乱。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3』孔子说:“君子是看重义的。君子有勇没有义,则将为乱。小人有勇没有义,则将为盗。”)对于这样的人,孔子当然不喜欢。
徒逞匹夫之勇,鲁莽无礼,只能说你是个莽汉、没有教养。
想到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三士之所以得祸,起因勇而无礼。
《晏子春秋?谏下》,齐景公时,有三个勇士,名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他们都为齐国立有很大的功劳。但后来却勇而无礼,连晏子也不放在眼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勇而无礼。)。晏子怕他们将来危及国家,便去见齐景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收养有勇力的武士,对上讲究君臣的礼仪,对下讲究长幼的人伦道理,对内可以防止强暴,对外可以威慑敌国,君主得益于他的功劳,百姓佩服他的英勇,所以使他们地位尊贵,奉禄优厚。现在君主所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的礼仪,对下不讲长幼的人伦道理,对内不能够禁止强暴,对外不能够威服敌国,这三个人是危害国家的祸害啊,不如除掉他们。”
景公说:“这三个人武艺高强,要擒擒不了,要刺刺不中,如何是好?”晏子说:“这三个人都是凭自己的力量攻击强敌的,不懂长幼的礼仪。”于是请求景公派人给他们三人送去两只桃子,让他们论功而食。
景公使人馈二桃,因三人分食缺一便说:“三位为什么不计算各自的功劳而吃桃子呢?”
公孙捷仰天长叹道:“晏子,真是个聪明的人!他让景公用这种办法来比量我们的功劳大小。不接受桃子是没有勇气,接受吧,人多桃少,我何不说说自己的功劳来吃桃子呢?我曾有一次空手击杀一只大野猪,一次徒手打死一只母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完全可以独吃一只桃子了。”说完拿过桃子站了起来。
田开疆说:“我手持武器曾两次打败敌人三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独吃一只桃子。”说完也拿过桃子站了起来。
古冶子说:“我曾随从国君渡黄河,一头大鼋叼走左骖潜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中。我就一头潜入水底,逆水潜行百步,又顺流而行九里,终于捉住大鼋,把它杀死了。我左手握住马的尾巴,右手提着鼋头,像鹤一样跃出水面,船夫们都说:这是河神!像这样的功劳,也可以独吃一只桃子吧。二位何不把桃子还回来。”抽出宝剑就站立起来。
公孙捷、四开疆齐道:“我们的功劳不及您,拿走桃子而不谦让,这是贪心;既然这样而又不敢一死,这是没有勇气。”二人都还回手中的桃子,自刎而死。
古冶子说:“二位都死了,我独自活着,这是不仁;拿话羞辱别人,而夸耀自己的功劳,这是不义,行为违背了仁义,不死,就是怕死鬼。”说完也把桃子交了回来,自刎而死。
第四种,“恶果敢而窒者。”果敢,果决勇敢、当机立断,敢作敢为之意,本章似强调果字;窒(zhì),不通、顽固义。果敢而不通事理,只认死理,不知变通,肆意妄作而兴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