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模”冲刺之诗歌鉴赏
(2019-12-31 14:20: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训练 |
合肥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15.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令复振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见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意。
B
15.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2分)朝廷独立清冰节
志在言谈犹慷慨
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宠荣之前保持戒慎警醒,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2分)长松野水谁为伴
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解剖自我,能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2分)顾我堪羞恋宠荣
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诗歌鉴赏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6分)
渡白沟
刘因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知名:抗元名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
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
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
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
D “天涯孤剑独谁投”并非“以景结情”。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6分)
羁旅独行之愁。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域他乡的风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触景悲秋之愁。诗人看到蓟门飞霜、落日秋雁,生发了悲秋之愁。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却已半数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15.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寓驿舍
[宋]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A.“恬淡幽静”错,首联营造了荒凉幽寂的气氛。
15.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1)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营造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2)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3)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每点2分,手法和情感各1分,点出颔联用典亦可酌情给分)
15.人们对“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姓旗露未干”这一联颇为赞赏,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此诗是唱和之作。中书舍人贾至作诗一首,岑参、杜甫、王维都作了和诗。剑佩:带剑、垂佩绶,此指禁卫军的武装。凤凰池上客:指贾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鸡鸣”“曙光”在交代早朝时间的同时,也是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
B.第二句写“莺啭”“春色”,描绘京城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形象鲜明。
C.颔联写早朝,由此联可以想象皇宫的金碧辉煌和早朝场面的气势恢宏。
D.尾联有恭敬、谦逊意味,也流露出和王维等诗人一同和诗的真实感受。
E.这首诗语言朴实,蕴藉深沉,是酬和之作又不媚俗,不失礼仪和雅致。
BE【解析】B项,“早春”错,应是“暮春”,“阑”意为将尽。E项,“语言朴实,蕴藉深沉”错,应是“辞藻富丽”。
15.人们对“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这一联颇为赞赏,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紧扣题目“早朝”二字,既围绕朝见场面来写,又体现了“早”字。(结构角度
题目前文)
意象选择典型多样:有宫廷气象,如“花迎剑佩”“柳拂旌旗”,也有自然景象,如“星初落”“露未干”,二者巧妙融为一体。(意象角度 意象类别)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迎”“拂”字分别赋予“花”“柳”人的情态,使景物描写更具生机与意趣。(表现技巧 修辞角度 )
对仗工整:“花迎剑佩”与“柳拂旌旗”、“星初落”与“露未干”相对,对仗很是整齐。(表现技巧 对仗角度)
15.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奉和贾至含人早朝大明宫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1美,池2上于今有凤毛3。
【注】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池:风凰池,禁苑中泡沼,中书省所在地。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15.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这首诗采用格律诗的写法,句式严整,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歌行体,句式自由。
这首诗语言清丽典雅(如对于宫中景色气氛及朝见时仪仗的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朴素自然。
这首诗运用典故,语言含蓄(恰当称颂了贾至及其家世文采与荣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平直。
15.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6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解:储光羲:王维友人,与王维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要欲:好像。(3)方将:将要,正要。(4)了自:已经明了。(5)空复情:自作多情。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起坐”一词非常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B.三四两句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心情之欣喜。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C.五六两句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夜幕降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绪不断滋长。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D.七八两句写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失落。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B没有欣喜之情
15.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6分)
细节描写,“起坐”写出对友人到来的期盼之情。起坐听车声。
以景衬情,以晚钟、疏雨衬托此时诗人的情绪的沉郁。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心理描写(幻觉),颔联写诗人在等待中以至于出现了幻觉,充分体现出其急切诗人由“朝”及“晚”,一直在等待友人的到来,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写诗人一往情深。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直抒胸臆,尾联用“不相顾”、“空复情”表达友人不来的怅惘。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15.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岑 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C(“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无中生有,尾联写“去河阳幕府”的情形。)
15.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1)
颈联描写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2分)
(2)
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2分)
(3)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2分)
后一篇:王不二:祸从天降,请你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