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贤者,德不逾闲[闲,本义是阑,栅栏。引申为限制,界限,法度。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贤人的主要特征是品德合于法度,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其身[言满天下,无口过也],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本亦身也],富则天下无菀财[菀:积],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行为合于规范,其言论足以被天下人奉为道德准则而不伤及自身,其道性足以教化百姓而不损伤事物的根本。能使人民富有,然而却看不到天下有积压的财物;好善乐施,普济天下,从而使民众没有什么疾病和贫困。这就是贤人。
所谓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天地的自然法则融为一体,来无踪,去无影,变幻莫测,通达无阻。究万事之终始,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协庶品之自然,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敷其大道而遂咸情性,自然相处,把大道拓展成自己的性情,明立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邻,以喻界畔也]。此圣者也。光明如日月,变化运行,有如神明,芸芸众生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见到一点,也不能真正了解其德性的涯际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才是圣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