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盈科《雪涛小说》:蜂丈人
(2019-09-29 11:19:17)原文:
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日:“否。”“然则何以自给?”曰:“吾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一乡村,见到一个村里的老者,问老者的生辰八字老者告诉明太祖他出生的年月日时,与明太祖的生辰八字一模一样。明太祖问老者:“你有子女吗?”老者答:“没有。”明太祖问:“你有田产吗?”老者答:“没有。”明太祖问:“那你靠什么养活自己啊?”老者答:“我靠蜂来养活自己。”明太祖问:“你养了多少蜂?”老者答:“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明太祖自己默念道:“我有南京,北京外加十三个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他养了十五桶蜂,数量上竟然一致的。生辰八字和我的也一模一样。”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明太祖又问老者:“你养蜂,每年卖蜜几次啊?”老者答道:“春季和夏季的时候,花多,蜂比较容易采蜜,也容易酿蜜,我就每月收割蜜(现在取蜜多采取搅桶方式)。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秋季过后,花就比较少了,所以菊花蜜不能够全部收割了,只能收割30%,留下70%,让蜂自己来靠这些余下的蜜来度过冬季(现在专业养蜂人在冬季来临的时候会去南方,追随花季,不让蜜蜂有休息的时候。或者是采用改良的古法,但绝不会留70%的蜜,只会留少许的蜜,另外会喂一些花粉,来保证蜂度过冬季)。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入为出,以糊其口;我用春季和夏季所收割的蜜来换钱币、布帛、大米和小米,依卖蜜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然而蜂有剩余的蜜,它们不会饿死。到了第二年,它们就又可以酿蜜了。我活到现在五十岁,就是靠着这些蜂而存活下来的。”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明太祖感叹道:“国民就像这蜂一样,国君如果不懂得休养生息,只一味的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般的榨取国民,国民怎么能够不贫穷而死啊?国民都死了,国家连国民都没有,税自然也就没法再收了?这就是不留多余蜜的原因啊。蜂丈人今天所说的这些话,我要好好记着,这就是休养生息的办法啊!”
余闻此于父老,欲作《蜂丈人传》,然其姓名皆逸,故书其略。
我从乡里老人那里听到的这些传闻,就写了这篇《蜂丈人》,想知道这名老者的姓名,时代久远,名字都遗忘了,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就省略了蜂丈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