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老母亲,到底有多可怕?

中国哪个地区学霸最多?
说是北京海淀,应该没什么人有异议。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马克思诚不余欺也。
曾几何时,人们愤愤不平:为什么北京人上清华北大那么容易?!为什么北京人考个985211如砍瓜切菜一般?
我也是那个时代的经历者,自己在北京能清华随便挑专业的分在浙江也就上个浙大,为了这点鸡毛蒜皮的事业着实恨了几年。
现在再看,真是庆幸自己在浙江,不然会心疼死娃——因为北京的高考竞争真的太激烈了。
这种高考红利大约在2007年前后到达顶峰——考二代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从招生人数上看,2007年清北在北京招生名额为619人,今年也是600冒头,并没有明显的减少,但是现在在北京考清北的难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考二代实在是太可怕了。
清北毕业、研究生学历在其他地方是熠熠生辉的才女,但是在海淀大约只是老母亲的标配——哈佛耶鲁牛津剑桥也是一抓一把的,你要只是个普通C9毕业的似乎都不配拥有姓名。
人家小学搞科技讲座,伸手就能把院士薅过来——学生家长给学校出个公差那是尽义务的事情。
所以海淀的老母亲的学霸指数真的是令人发指的。
这是一张某顶级奥数老师的课堂的照片:
密密麻麻的摄像设备,密密麻麻的家长,其他地区的奥数培训班是很少见这样的情形的。一般的地方,老师想蒙事儿相对还是容易的,在海淀?
也许老母亲们只是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但是想蒙她们简直比登天都难。
所以敢让这些家长这么摄像的,顶级奥数教练无疑。这些海淀老母亲把这些影像资料回去还要反复研究,然后拷问孩子,逐项过关——然而这只是她们掌握众多技能中的一项。
熟练地构造函数然后用导数来研究不等式,轻松搞定电磁学结合力学热学的物理题,设计复杂的有机化学实验,凡是高考考纲内的超纲的,简直没她们搞不定的——不就是二十多年前高考的玩意儿再捡起来么?
除去孩子之间的差距不说,光看妈妈的差距,恐怕很多老母亲要开始恼恨当年自己书没读好。
海淀的竞争激烈到什么地步?
清华里的朋友告诉我:清华的大教授的孩子别说考清北,就是上不了985甚至上不了211的都一抓一把。
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高智商属于家族变异的,那么下一代的智商往往会回归家族的平均水平,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孩子没人管。
智商再高,也得经过系统的教育才能大放异彩,而这个过程中缺少了家长管教这一环一般来说是不行的。而现在的中国典型的家庭结构中,老母亲往往承担了比较多的责任。
扪心自问,你能有这么牛逼么。。。
和多金的顺义老母亲比,其实我更佩服海淀的老母亲。因为很多时候顺义帮能做到的事,只要钱到位和态度端正就都能做到,而海淀帮做的事情,却不是钱和态度能解决的。
接着前面的话题讲。在07年之后,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为什么会有海淀黄庄这样神奇的存在?就是因为竞争压力太大。学霸母亲中的很多人把优秀的基因传给了下一代,看着一年北京六百个清北的名额是不少,可每年清北子弟高考的恐怕都远不止600,还有其他国际牛校毕业的父母的娃呢?
在米国,名校校友子女要入学那是相当优先的,可是中国并没有这条,基本只有高考这条路才行得通。所以这条独木桥上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人都是要脸要面的。夫妻俩都是清北毕业的,生的娃最后没上清北去了其他的985,讲真,有几个能接受的?
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鸡娃。自己不行就对孩子望子成龙,可我自己清北的料子,只要孩子上的学校不比自己差,这个无论如何不算很过分的要求吧?
当然,海淀老母亲也是近几年出现在公众面前,事实上海淀家长这个群体由来已久。比如某知名数学家的女儿也找过数学家教,这位数学家的名字可是上过教科书的;还有我极其尊敬的一位老兄,一门三院士,为了娃也是重新提枪上马,天天数学题做的不亦乐乎,现在娃才五年级已经被北京最牛叉的初中提前收入囊中了。
真的是又比你聪明又比你勤奋,这样家庭出来的娃,你想想得牛成啥样啊。。。
所以别在抱怨自己的娃拼不过其他娃了,你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拼的过其他的老母亲?
我羡慕北京的孩子有这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也无比同情他们有着中国最大的竞争压力——恐怕只有上海才能与之想媲美。
说北京上海高考容易的,真的可以去试试。如果说曾经的江浙高考是地狱难度,那么现在京沪的娃。。。
不说了,我做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