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学琼林》441:生菩萨、九子母、鸠盘荼,谓妇态之更变可畏;钱树子、一点红、无廉耻,谓青楼之妓女

(2018-12-03 22:25:31)
妇女23
  是故
  生菩萨、九子母、鸠盘荼,谓妇态之更变可畏;
       钱树子、一点红、无廉耻,谓青楼之妓女殊名  
  上句:据《朝野佥载》记载,中宗朝,御史大夫裴谈崇奉佛教,妻悍(同“妒”), 谈畏如严君(母之称或者指父亲,尝谓人:“妻有可畏者三:少妙之时,视之如生菩萨。及男女满前,视之如九子魔母,安有人不畏九子母耶?及五十六十,薄施粧粉,或黑视之,如鳩盘荼,安有人不畏鳩盘荼?”生菩萨、九子母、鸠盘荼,疑均为佛教用语。生菩萨,似指活人如泥塑菩萨,呆板冷漠,不言不语。九子母,为古代传说中能佑人生子的女神。鸠盘荼,亦作“ 鳩槃荼 ”。佛书中谓噉人精气的鬼。亦译为瓮形鬼、冬瓜鬼等。常用来比喻丑妇或妇人的丑陋之状。 宋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丽人杂记》:“ 山谷 《戏闻善遣侍儿来促诗》云:‘日遣侍儿来报嘉,草鞋十里踏堤沙,鳩盘荼样施丹粉,只欠一枝蒿苣花。’其丑陋可想, 山谷亦善戏也。”   
  下句:钱树子(钱树),指妓女。旧社会妓院中鸨母把妓女当作摇钱树,故称。 唐段安节 《乐府杂录》:“ 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与其母之京师,竟殁於风尘。及卒,谓其母曰:‘阿母,钱树子倒矣。’” 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有角妓号‘玉面狐’者……乃自诣其家曰:‘我为鴇母钱树。’” 清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阿母以钱树子望,常勒高价。” 一点红,语出刘邦的诗(又见元杂剧《陶学士醉写风光好》):“座上若有一点红,斗筲之器盛千钟。座上若无油木梳,烹龙炮凤总成虚。”诗中“一点红”“油木梳”都是当时妓女的艺名。

       唐中宗时候的御史大夫裴谈,主管监察和执法,相当于今之监察部长兼司法部长,崇尚佛法,又怕老婆。所以,当别人嘲笑裴谈的惧内时,裴部长便发表了一通怕老婆理论。他说,“妻有可畏者三”:年轻漂亮时,看上去就像活菩萨,世界上哪有不怕活菩萨的?等到她儿女满堂,看上去就像九子魔母,世界上哪有不怕九子魔母的?再到她五六十岁时,满面黑色,看上去就像恶鬼鸠盘茶,世界上又哪有不怕鸠盘茶的? 裴谈的惧内既然如此典型,已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则大家自然拿他来作一个标杆。有一次,伶人为唐中宗和韦皇后表演节目,就居然唱道:“回波尔如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这里说的李老,就是中宗李显。中宗是“女强人”武则天的窝囊儿子,和他老子高宗一样,也是个怕老婆的货。所以,一个戏子,也敢当面说皇皇大唐,最怕老婆的,宫外是裴大人,宫里是万岁爷。韦后听了非常高兴,还赏赐伶人。
   【《回波曲》】,又名《回波乐》,是一种由民间度入宫廷的舞曲。依据《回波曲》所填的歌词叫《回波辞》,流行于盛唐时期。

  信州有女子,落拓贫窭,好歌善饮,居常衣食甚迫。或与州图,因浣为裙,墨迹未尽落。会邻人过饮,良久,一婢惊云:娘子误烧裙!其人遽问损处,婢曰:正烧着大云寺门!(《唐语林》)
  信州之地有一女子,家境贫困潦倒,衣食十分窘迫,但她却擅长歌舞又能饮酒。有人为她要来了一张废弃的丝绢本信州地图,她就染了颜色裁作衣裙,但是上面的文字墨迹仍然隐约可见。这天,正赶上邻居家宴饮,特意请她饮酒唱歌以助酒兴。宴会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突然有一个婢女喊了一声:“娘子,你的衣裙着火了!”这女子一惊,忙问烧着了哪里。那婢女出口就说:“正烧着大云寺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