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
(2018-05-09 05:44:21) 【原文】
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文有不通而可爱者,有虽通而极可厌者。此未易与浅人道也。
【原评】
陈康畴曰:相马于牝牡骊黄之外者,得之矣。
李若金曰:究竟可观者,必有奇怪处;可爱者,必无大不通。
梅雪坪曰:虽通而可厌,便可谓之不通。
【译文】
相貌虽然丑陋但是很耐看,有虽然不丑陋的但是很不奈看;文章虽然有文字欠缺通顺,可是有价值看,有些文章虽然文辞很好,但是看了之后却会让人心生厌烦。其中的道理不是肤浅的人所能理解的。
【评析】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除了有自然生理等外表的东西之外,更有内在的精神文化的内涵,二者比较起来,内涵和精神的东西更为重要。
所谓“貌丑而可观”,是指精神、气质、性格、内涵所产生的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是内在的,是人们学不来的,于是长时间的交往,就会发现这是在美貌之外更有吸引力的一些东西。而“虽不丑而不足观”,即谓缺乏气质,性格方面的丑陋,如行尸走肉;或本性很坏,这些都远不是美貌所能弥补的了的,所以看了之后往往会令人生畏。
文章也如之。有的虽语言有欠顺畅,但是发自真情实感、有真见地,内容丰富实在,读起来使人能有所得。而有的文章,写的花团锦簇,妙笔生花,但内容空洞,语言矫揉造作,只是在作无病呻吟,纯属是在宣扬文字
的华丽,读过之后没有任何的价值,所以作者说虽通而极可厌。道理是这样的,但是又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理解的,于是作者最后写“此未易与浅人道也。”